炒老街?神農街老屋千萬賣出

345  

 

記者林雪娟/台南報導
神農街一棟百年老厝,日前張貼出售告示牌,詢問電話比平常多八、九成,讓房仲業者接到手軟,出售價格比兩、三年前上翻四、五倍。另一條觀光老街正興街店面,也出現一坪百萬元的天價。


神農街與正興街已成為台南重要的老街踏遊地區,多年發展下來,兩條街區究竟應該定位為居住區或工商區,模糊難以界定,相中觀光人潮,不僅是府城人,連北部人都特地南下「炒老街」。


日前神農街貼出老屋出售告示牌,房仲業者接詢問電話接到手軟。南北房屋東門城加盟店黃先生表示,神農街寬約四米,該戶老屋土地和建坪面積都是三十餘坪,屋齡已有一百三十五年,但是房舍保存狀況良好,二樓設有卸貨的小門,迄今仍保存完善。

黃先生指出,老屋內仍有住人,並未荒廢,老屋因為歷經多代,多人擁有產權,想趁價格還不錯出售。告示牌張貼後,許多觀光客看了都打電話詢問,來電率比其他房子多出八、九成。老屋已經售出,價格上千萬元,這個價格比幾年前的價格,成長了四、五倍。


正興街當年拓寬後,街面幾乎已無老屋,多屬改建過,但經過商家努力經營具備特色,尤其旅館、咖啡館、知名冰淇淋店進駐後,正興街的房地行情也不斷攀高,兩、三年前開價三百餘萬元的二十六坪左右房子,如今飆到近千萬元,更有原本房租數千元的房子,店家乾脆買下,創下一坪百萬元天價。

人潮湧入 老街生態改變 

記者林雪娟/特稿
海安路通車、藝術造街及市府推波助瀾,府城老街如今人潮川流不息,但也衍生許多問題,宜居、觀光孰輕孰重?不易取得平衡點。老街雖然重新找回生命力,但過分的強調觀光,嚴重打擾「原住民」的生活,宜居成移居、租屋變賣屋,市府的政策,恐改變住民的生態,也改變歷史。

當年曾是船隻來往頻繁,商人巨賈川流不息的繁華街景,一度因海安路開挖而頹敗,透過改裝、前衛的藝文空間,年輕一代逐漸走進老街,雖然表面上來看,老街再度綻放生命,然以神農街為例,許多老屋目前仍保留清代及日本時期的外觀結構,雖見證五條港地區歷史發展,卻因產權複雜、改建不易,在原住戶無力整修下,大多改為租屋甚至賣屋。

走在神農街上,可以看見許多告示,如「請輕聲說話」、「尊重隱私、請勿拍照」等,顯見原住民受到嚴重干擾。過度的商業化,也讓房屋租金不斷上漲,商家不堪負荷,即有商家貼出「再見了,各位」的告示,都值得相關單位正視。
 
2013/11/19 18:43

http://www.cdns.com.tw/20131120/news/nsxw/733600002013111918213504.htm

 

年輕女老闆租老屋賣古物 

567  

兩名大學甫畢業年輕女子,租下老屋整修,開設古物商行,並向文化局申請老屋整修經費,獲得租金補助。(記者林雪娟攝)

記者林雪娟/台南報導 
兩名甫自大學畢業的年輕女子高資曼及江鈺婷,租下永福路一段內的老屋開設「古窟商行」,強調「收集以前的美好」,且界定商行是「古物實驗小屋」,在老屋中販售古著(老衣服),展現新時代的流行感。為保存老屋,兩人還向文化局申請老屋整修經費,獲得租金補助。

高資曼及江鈺婷今年甫從南台科技大學視覺傳遞設計系畢業,兩人的共同特性是喜愛老東西和老衣服,從大三起,兩人就開始在市集擺攤,不只單純販售三、四十年前的衣服,更重要的是,兩人能將老衣服搭出流行感,因此生意不錯。

畢業後,兩人決定自行創業,經過尋尋覓覓,在永福路一段的小巷弄內尋找到一間已有五、六十年的老房子,房子已經多年無人居住,內部相當破舊,房子內還留存有日式拖拉式櫥櫃,深具古意,除了管線外,全靠兩人雙手整修。

她們說,古窟設定為「收集以前的美好」,因此包括老物品、老衣服都是收集重點,一樓開設為展示空間藝廊,首檔展出王芷涵的「蓋邊」創作展,二樓販售五、六十年代的古著。她們擅長插畫,也自行設計包包、別針及手機殼等,將概念延至成商品。

相連文章

臉書留言

一般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