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屋「藝」容》成大建築陳維剛 實踐論文研究

〔記者孟慶慈/台南報導〕

成大建築系研究生陳維剛,不希望論文只是論文,花時間、花金錢,以行動實踐論文研究的「城市的發展以建築物作為基地所衍伸出的文化與藝術」,將棄置老屋建構為藝術交流平台,國際論壇也邀約分享改造老房子如何改變人的想法。

陳維剛表示,建築有生命週期,但藝術感染與美學觀念的影響是無限且廣闊,藝術欣賞不一定只在美術館,藝術創作與觀眾之間,應該可以衍生出更多層次且深刻的意義。

陳維剛說,建築系的學習多是一比一百的概念,但想證明也可以一比一實際創造,以實踐自己的論文,會更有意義。

成大建築系碩士生陳維剛將老屋打造成藝術交流平台,證明建築學習也可以一比一呈現。(記者孟慶慈攝)

去年夏天,他穿梭台南市大小巷弄,找尋理想的老屋,在健康路三五一號旁看見棄置老屋,帶著企劃書與屋主溝通,對方認同理想,免費租借一年,在家人支持下著手改造老屋空間,化為展場空間與藝術交流平台,也主動打電話、發mail廣邀藝術家,一起打造「REC藝術行動實踐」,去年八月以來辦了卅多場藝文活動。

陳維剛的REC藝術行動實踐,在網路上獲得不少注意,今年四月國際論壇TED台南分會邀請參與論壇,談老房子改造如何改變人的想法,講到欲罷不能,差一點超過時間。

目前REC舉辦REC the last 設計展,陳維剛歡迎對設計有興趣的民眾前往欣賞,並且一窺REC的藝術奧秘。

研究論文具體化 陳維剛顛覆傳統 

 成功大學建築系研究生陳維剛將建康路的老房子變成「以時間為體的空間實驗室」,大玩空間與藝術。(記者黃微芬攝)

 記者黃微芬報導
 顛覆建築系只是做模型的傳統學習模式,成功大學建築系研究生陳維剛把研究論文具體化,以健康路三百五十一號為據點,重構台南老屋空間做為藝術交流平台,以策展人身分引介多重視點策劃展覽,展開為期一年的藝術行動,已辦過近三十場的藝文活動,別開生面。
 陳維剛的論文,是以建築物做為基地所衍伸出的文化與藝術來研究城市的發展,但他不甘於只是做一比一百比例的模式,證明建築也能一比一實際創造,於是挑戰傳統學院內的建築模型與提案的表現形式,將所學具體化呈現在他所居住的台南市。
 去年夏天,他騎著摩托車,穿梭在台南市的巷弄間尋覓理想中的屋子,在健康路三百五十一號旁他看到了這棟棄置多年的老屋,帶著企劃書主動與屋主溝通,屋主聽完他的計畫後答應免費租借一年,從此夢想逐漸成形。
 在這個「以時間為體的空間實驗室」裡,他重構空間並策展,廣邀藝術家在老房子裡創作,共同在此空間發酵藝術想法,經由參觀者的主動參與、回饋,匯集城市的藝術能量,今年四月他還應國際知名論壇TED之邀,分享老房子改造如何改變人的想法。
 目前他正舉辦 REC the last設計展,共展出十件來自台灣近年崛起的工業設計新秀的創作,廿一日晚上八時將邀唐草設計總監胡佑宗以當代工業設計為主題分享創作經驗。

相連文章

臉書留言

一般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