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默麗提琴 兄弟接家業 找回提琴工廠光芒
2012.09.06 04:01 am
|
「台灣以工作室居多,我們的工廠可能是台灣僅存的提琴工廠!」第二代陳明彥、陳昱維說,4年前為降低生產成本費用,購進多台半自動化機械設備,沒想到遇上金融海嘯,加上大陸的提琴1把1千元甚至不到1千元就買得到,陳家的工廠幾乎要關門。
隨著經濟轉好,廉價提琴在市場上失去光芒,安默麗提琴工廠的業績逐漸好轉,加上品質受到國內外的好評,也站穩了腳步。陳明彥說,因技術受肯定,除自己生產中、高級的提琴,也為國外提琴業者代工。大學讀機械的陳昱維,畢業後苦念德文,兩年前進入德國Markneu Kirchen製琴學校就讀,也是首位到德國製琴學校讀書的台灣學生。兩兄弟自小就幫忙父親做提琴,對提琴有無法割捨的情懷,除了提供琴具給社區的龍崗國小小提琴社團,也努力要把提琴工廠帶往觀光工廠的方向,恢復往日光芒。
臉書:安默麗提琴
陳水永堅持歐洲傳統工法製琴
(記者翁順利)2015-05-10
陳水永在台南市南區海濱默默營運提琴工廠,締造了府城音樂產業的奇蹟。 (記者翁順利攝)
在台南市南區鯤鯓社區默默營運提琴工廠達四十餘年的陳水永,堅持採用歐洲傳統工法打造琴身,終於闖出名號,製品於近年來連續贏得多項音樂獎項,更成為今年鯤喜灣文化季的行銷看板。鯤鯓社區是貼近海濱的漁村,俗稱四鯤鯓,沒有任何工廠,但陳水永看中這裡的環境安靜、單純,於民國六十年創建安默麗提琴工廠,家族合力營運,以手工製造為主軸,歷經製作與代工的階段,生產大、中、小各型的提琴。
歷年來他堅持製作原料雲杉、楓木都由歐洲進口,以細緻的歐洲工法磨製,適度調配酒精性、油性琴漆,配置優質弦樂器配件,並執行完善保固與售後維修。例如,至少耗時三週的磨製過程中,反覆上漆多達二十次左右,人工作業的比例甚高,因此三萬元製品約達市售五至六萬元等級,成品的音色當然不同凡響,頗為適合專業演奏者和初學者使用。大陸近年來致力發展提琴製造產業,以機器取代手工,甚至改用亞洲木材為原料,採取低價和大量傾銷,衝擊台灣業者紛紛轉型或退出市場,他認為音樂產業神聖,依然按照既有製造流程,果然贏得信賴,去年高雄市舉辦的文化杯提琴演奏競賽,前三名得主竟都是使用陳家的製品。
面對大陸相關產業的低價傾銷,目前經營備感壓力,但他兒子陳明彥不斷鼓勵,分攤許多行政工作,讓他得以專心鑽營手工的核心作業。不過,陳水永並非墨守成規,他派遣另一個兒子,到德國花費五年時間研習現代的高階製造提琴的技術和觀念,今年底將學成歸國,所學將用於全廠技術精進的基礎,他有信心以更優質的製品闖過難關。
臉書留言
一般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