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傅減少 中正路旗袍店剩兩家

T90046002014041018432530  

記者陳銀全/台南報導
隨著時代改變,女生穿旗袍也跟著減少,旗袍師傅鄭道瑩指出,早期中西區中正路附近約有十二家旗袍店,但因師傅減少等原因,如今中正路只剩兩家旗袍店。目前在中正路開旗袍店的師傅包括鄭道瑩和陳瑞南二人,年紀都超過六十歲。

鄭道瑩表示,早期西服還未盛行時,旗袍幾乎是女性必備衣服,除了貴夫人外,有些從事特種營業的女性也會穿旗袍。因為都是純手工,生意好的時候,有時一天可以賣出約廿件,甚至幾乎沒有時間休息;全盛時期中正路和西門路附近就有約十二家旗袍店。

隨著師傅逐漸減少,加上市場沒落,如今旗袍店也跟著減少,鄭道瑩說,約民國八十五年以後,整個手工旗袍開始沒落,至今中正路只剩兩家旗袍店。

但穿旗袍的年齡層,從十幾歲至七、八十歲都可以,鄭道瑩表示,有些貴夫人已經習慣穿旗袍,因此都會至店內指定製作旗袍,尤其喜慶宴客等正式場合,女主人還會穿旗袍主持宴會,還有學生表演或當禮賓生時也會穿旗袍上場。

為免旗袍沒落,旗袍也要跟著改良,鄭道瑩說,像以前旗袍較為平面,如今改良較為立體,才能跟上潮流不被淘汰。鄭道瑩還在多所學校授課,希望傳承技藝,他說,因為旗袍利潤低,又需要耐心和細心,大部分年輕人不願學習這項技術,希望透過教學保留製作技術,讓旗袍有如藝術品般受到保存流傳。
 
2014/04/10 18:00

 

年輕人吃不了苦 旗袍製作快失傳 

記者陳銀全/台南報導
旗袍製作需要耐心還要體力,但現今工資低,不少年輕人吃不了苦,使得做旗袍的功夫快要無人承繼。
在中西區中正路從事手工旗袍的老師傅中,陳瑞南已七十幾歲,鄭道瑩雖較「年輕」,但也已六十好幾;二人都是十幾歲就開始學製作旗袍。

原本在台北學「大木」,也就是早期木造房屋建築,後來改學旗袍製作。陳瑞南說,做旗袍要量身、裁剪等,只要稍一不小心,客人的布料就報銷,且工作時,幾乎都要站一整天,現今大多年輕人已不願學習這項技藝。

製作旗袍也有五十餘年經驗的鄭道瑩,父親就是裁縫師,十三歲到中正路上的台隆旗袍公司當學徒,三年四個月就學會旗袍和男、女時裝,甚至還被挖腳到中正路上利台毛料負責女裝部設計。

鄭道瑩表示,民國七十年間自立門戶,在中正路開店,當年店內師傅多達十六位,加上他們夫妻倆,十多個人天天加班趕工,常常一天只睡四小時。那時眷村將軍太太、大企業董娘都是常客,還有慕名而來的客人,雖然時代改變,但老顧客還是會找上門。

裁縫需要好眼力和恰到好處的手勁,鄭道瑩指出,旗袍從量身、打版等都要體力和眼力,他曾為一位駝背的消費者量身打造旗袍,就連那位消費者也對他讚賞有加。


不過旗袍製作還是要跟上潮流,鄭道瑩說,目前改良型的旗袍,大襟約有五十種款式,因為改良,才能更符合時代潮流。
 
2014/04/10 18:43

新聞出處 http://www.cdns.com.tw/20140411/news/nxyzh/T90046002014041018001417.htm

李東志賣繡花鞋 一賣40年 

 

T90046002014041019152886  

目前在中正路巷內賣繡花鞋的李東志,賣繡花鞋約有四十年時間,鞋子更是琳瑯滿目。(記者陳銀全攝)

記者陳銀全/台南報導
時代進步,鞋類種類增多,但李東志在中正路巷內經營的繡花鞋仍純手工製做。李東志說,繡花鞋從小孩到亡者穿的都有賣,連神明所穿的鞋子也可客製化。

談起繡花鞋,李東志表示,自己原本只是擺攤,剛好認識一位會做繡花鞋的山東師傅,起初只向他買貨,後來師傅乾脆教他和太太二人做繡花鞋,沒想到至今已有四十年時間。

李東志所賣的繡花鞋琳瑯滿目,包括各式繡花鞋、功夫鞋等都有,適合穿著的年齡層,從出生寶寶鞋到壽鞋都有,甚至包括寺廟、佛堂用的道鞋、雲鞋等都有;還有配合流行時尚改良式的各種繡花鞋。

李東志表示,繡花鞋適合男女,知名導演李安也是他的顧客,還有遠從阿根廷回來的客人買回阿根廷銷售。

李東志說,早期沒有電腦時,繡花鞋靠一針一線做成,現在雖然部分工作可靠電繡,但如鞋面剪裁、車邊等還是店內約十位老師傅手工做成。

早期生意好時,每天包括批發約可賣出二、三百雙,但現今因大陸製品銷售,加上鞋類種類繁多,生意約只有以往的十分之一。
但李東志認為,繡花鞋價格較為便宜,且跟著時代流行做變化,相信繡花鞋仍有其市場。
 
2014/04/10 19:15

相連文章

臉書留言

一般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