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老沙花/手作沙發 老工藝不凋零! 林文鏗學繃椪椅
林文鏗拜師學藝,學習製作復古手工沙發,希望傳承老師傅好手藝。(記者林雪娟攝)
記者林雪娟/台南報導
希望老師傅的精湛手藝再現,已經事業有成的林文鏗毅然投入復古手作沙發工作,不是修理老沙發,而是將老工藝賦予新生命。他花了一年餘時間拜師學習「繃椪椅」,木料部分卻找不到能夠施工的師傅,感嘆老手藝流失快,呼籲相關單位建立保存制度。
原從事服飾業的林文鏗喜好收集老沙發,手上有十餘張,於是開民宿和同好分享。後來投入餐廳、文創商店,但是對復古手作沙發有特別喜好,他乾脆自己畫草圖設計,並向一名已經退休的「繃椪椅」師傅學習,從認識皮料、木材、泡棉等開始。
林文鏗不諱言,老師傅脾氣大每天都罵人,且手作品耗時耗工,容易讓年輕人卻步,但老師傅手藝就是不同凡響,一塊布到其手上不久後就能繃出舒適的沙發。
林文鏗說,復古沙發有一定板型,又稱為「外省人椅」、「日本椅」,平均可以坐六至十年,且相當符合人體工學。復古沙發再度流行,他自創「山老沙發」復古手作沙發品牌,不是修理老沙發,而是以其工藝再創新生命。復古沙發得有一些「老件」配合,木料必須是實木,不過,林文鏗曾自行設計一款有台灣圖案造型的扶手,遍尋南部卻找不到能夠施作的老師傅,令他不勝唏噓。
《職人》林文鏗 老沙發新生命
修復‧傳承 傳統工藝使命
轉角處的「拾參」門前紅綠雙色的復古馬賽克磚牆,搭配舊門窗與傳統窗花特別引人注目,但真正令人驚呼的是騎樓下的台式復古沙發,這全是36歲的老闆阿鏗設計、手製,「以前只是愛收藏舊家具,尤其這種『在阿嬤家才看得到的』舊沙發,收進來還要送修才能恢復樣貌,因此認識不少修沙發的老師傅,才發現想買到全新的復古沙發已不容易。」阿鏗感慨地說。
手製沙發做工繁複加上材料成本飆漲,早已被家具工廠取代。「除了收藏二手老物,我以前也愛做些很『潮』的東西,直到一位老前輩跟我說,年輕人抬頭看得再遠,也千萬別忘了腳下踩的是台灣土地。」阿鏗才恍然大悟,並激起傳承傳統工藝的使命感,栽進手製沙發的領域中,期許每張沙發都能像山一樣穩固,更以逗趣的台灣國語「老沙花」取名而成「山老沙花」。
嘗試‧堅持 復刻舊時記憶
「至少有五、六十年歷史的台式復古沙發,在早年是少見的奢侈品;又因以前的人個子矮小,所以沙發無論是靠背或離地高度都做得不高。」和阿鏗聊越多才發現製作沙發眉角真不少,阿鏗特別強調,老沙發的結構與靠背角度設計有一定比例,「適當的靠背角度坐起來舒服,久了也不會腰痠背痛,更不會有『懶骨頭』等姿勢不良問題,每個細節都是『舒服』的關鍵。」
阿鏗表示,傳統沙發填充物多為稻草、麻繩和細彈簧等,再以合成皮包覆,一針一線全靠老師傅的雙手完成,反觀現在,傳統工藝出現斷層,稻草、麻繩和彈簧等元件也不像以前耐用,阿鏗在多次失敗後,才找到適合的高密度泡綿替代傳統填充物,讓沙發坐起來宛如舊時代手工特有的舒適感。「科技在進步,什麼都能找到替代品,唯獨『舒服的記憶』不能被代替。」阿鏗說到,曾有位九十多歲的阿嬤到訪,一坐上沙發便娓娓道來家中曾有的那套老沙發,及依稀記得的兒時記憶,「現在還有年輕人要做,真感動,你要繼續堅持下去喔。」老阿嬤幾句話讓阿鏗的心更是堅定。
撞擊‧創新 老沙發新生命
除了傳統,阿鏗更加入創新元素,將台灣島形輪廓加進沙發扶手,讓整體更有台灣味,阿鏗說:「左右兩個台灣中央還有手刻文字,一邊是『山老沙花』的圖騰,另一邊則是在我和顧客閒聊後決定送給對方的字句,每張沙發都不一樣!」阿鏗對每個顧客與每張沙發的用心一一展現在細節裡,從訂製到完工少說得花上半個多月時間,雖然賺不多卻也讓阿鏗甘之如飴,看著阿鏗手持噴槍為下一個作品慢慢火烤上色,就能明白老沙發的魅力正被重新燃起,等著激起不同世代的感動、擄獲不同世代人的心!
DATA
拾參
電話:0929-692-813
地址:台南市中西區正興街63號
營業時間:週一、週四∼週五13:00∼18:00、週六、週日&國定假日11:00∼18:00,週二、週三休
備註:週二、週三遇國定假日不休;可至FB搜尋「山老沙花/手作沙發」
以上資訊如有異動,請以店家最新公告為準。
臉書(有連絡方式):山老沙花/手作沙發
臉書留言
一般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