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市區三舍聚落 清朝時有3名進士 合建聚落大宅
CDNS記者張淑娟/新市報導2015-08-28
三舍原進士宅第所在已變成住宅區。 (記者張淑娟攝)
新市區三舍聚落在清朝時曾有三名進士在聚落建一座一百廿個門的進士宅第,而有了三舍之名。廿八日適逢中元節,進士後代林福明和林燦龍父子依例祭祀,且珍視著三名進士的神主牌位。林燦龍說,進士神主牌原有許多不同材質,如今只剩木頭製的,還好阿嬤一直供奉著,才能見證三舍曾有三名進士。
新市區有三舍里,聽到三舍難免讓人想到「退壁三舍」,就有一名家住三舍且從政多年的地方名人,總是打趣說自己已「退避三舍,不問俗事」,不過,退避三舍之意,原是春秋戰國楚晉兩軍交戰,晉軍禮讓三舍,一舍三十浬,而有退避三舍典故,至於新市區的三舍里,與退避三舍無關,倒是與三名進士有關,即清乾隆嘉慶年間,有林維增等三名進士,由大陸來台在新市船舶可到的地方,運來福杉青斗石等,打造三落一百廿個門的大宅院,人稱進士宅第,以前有錢人都是阿舍,三名進士的大手筆建宅弟,所以有三舍之名。
殘壁厚度二尺四
對三舍里林家古宅有研究的前新市區長鄭枝南指出,清朝有林維增、林維墉和林希傑等三名進士,由大陸來到新市蓋進士宅,且所有建材是由堤塘港河道經橋頭社內,再由番仔巷直通三舍庄,當年的進士宅可由目前留下的大紅磚和青斗石板等看出是何等的風光,尤其殘壁是二尺四的厚度,只是進士宅第已不復存,只留下三尊進士神主牌,林家從發跡到沒落,在三舍留下了傳奇。
昨天進士後代們依例祭祀三名進士神主牌,珍留進士神主牌的九十五歲阿嬤林花蕊則於一年前走了,到今天滿一年。鄭枝南說,阿嬤十八歲嫁到林家,當時林家進士宅第只剩牆壁和大廳,家道中落,但阿嬤仍能清晰說著進士宅第的故事,阿嬤走後,進士宅第的故事成了傳說。
進士宅第改建豪宅 舊磚石散落
記者張淑娟/新市報導2015-08-28
↑昔日進士宅第的紅磚和青斗石板,散落三舍巷弄間。 (記者張淑娟攝)
新市區三舍在清朝曾同時有三名進士入住,且有進士宅第,可說是全台鮮見的聚落,如今則是南科眾多科技人進駐的好所在,至於進士宅第原本還留有斷壁殘垣,隨著科技人進駐,古宅已全數拆除改建成美麗的住宅區,倒是在三舍弄巷裡仍可見到昔日宅第遺留下的青斗石板、大紅磚、石臼等,未被妥善保存。
走訪三舍的保濟殿宗教文化園區,有著很特別仿四合院打造的彌勒天宮等建築,再往巷弄裡走,電線桿邊竟有著成堆的大紅磚,且不同於一般的紅磚尺寸,原來是昔日進士宅第二尺四紅牆所用的磚,現在卻散落巷弄街道旁,再往昔日宅第所在,已是一處美麗的新社區,社區旁的矮房子邊則可見昔日進士宅第一百廿個門所留下的大小不一的青斗石門檻,還有方型、圓型等大小不等的柱珠及石臼等。
前區長鄭枝南表示,三舍巷弄裡留下宅第原有建材,見證著進士宅第曾走過的風光年代,很值得保存,尤其還有三名進士的神主牌位,昔日進士的神主牌位傳說還有用黃金打造的,只是傳說有人將該宅第的地理破壞後,林家後代就陸續遷居他處,且一年一年沒落,如今還有林家後代住在三舍,並保留著一組木製的進士神主牌住,見證著三舍曾有過三名進士由大陸來台。至於仍散落巷弄的珍貴宅第的青斗石板和紅磚、石臼,鄭枝南建議進士後代將相關的物件收集起來,這也是對三舍在地文化的保存。
臉書留言
一般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