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南水道】古蹟生態自然美大有看頭 擬仿北海道四季規畫不同花海 吸引遊客 2018年試營運

原台南水道二期工程動土
CDNS記者林偉民/山上報導2016-03-27

設於山上區的國定古蹟原台南水道第二期修復工程昨天動土,市府將結合附近的山上苗圃規劃為「山上花園水道博物館」,營造兼具水道歷史文化與觀光休憩的新景點,預計一百零七年修復完成。原台南水道範圍包括水源地區、淨水池區,面積五十六公頃,古蹟建物包括位於水源地的濾過器室與水道辦公室、送出唧筒室,及位於淨水池區的淨水池、量水器室、淨水池步道等,台灣光復後劃規自來水公司所有,二千零五年獲指定為國定古蹟。

文化局之前斥資逾三千萬元進行淨水池區修復,現已對外開放,昨天則在水源地區動土展開二期修復,原台南水道建築在小年夜的強震中,部分磚牆出現裂縫,這次將一併修復。

動土儀式在上午九時半祭拜後,由市長賴清德帶領各界在水源地區依東、南、西、北、中等五個方位,以擊鎚方式共同為古蹟修復動土,賴清德指出,全台灣要找到如同原台南水道兼具自然生態與歷史價值的古蹟並不多見,這次修復工程是歷史性的一刻,期盼大家攜手努力,保留這塊土地珍貴的資產,建設台南為文化首都。

原台南水道工程是日據時期為改善台南地區用水品質,於明治卅年(西元一八九七年)由台灣總督府衛生顧問技師巴爾登與其學生兼助手濱野瀰四郎著手台南地區水源、水質調查,一九一二年動工,一九二二年完工。

台南水道建築群復原 107年春試營運

〔2015.12.30記者劉婉君/台南報導〕國定古蹟原台南水道水源地建築群,將於明年一月啟動修復,並將與緊鄰的山上苗圃連結,規劃成為自來水博物館,預計一○七年春天試營運。

  • 國定古蹟原台南水道水源地建築群修復,與自來水博物館規劃將同步啟動。 (記者劉婉君攝)

    國定古蹟原台南水道水源地建築群修復,與自來水博物館規劃將同步啟動。 (記者劉婉君攝)

原台南水道於一九一二年開始興建,歷時十年完工,二○○五年經內政部審查為國定古蹟,水源地建築群快濾桶室、舊辦公室、加壓送水室等古蹟本體修復工程,將於明年一月開工,市府並將斥資一億九千萬元,活化原台南水道,明年同步啟動,規劃成為自來水博物館。

文化局長葉澤山表示,自來水博物館將原台南水道的古蹟區與緊鄰的山上苗圃連結,占地約五十七公頃,除了古蹟本體的修復即將展開外,景觀部分也由農業局進行先期規劃,將水與當地的樹林、鳥類、昆蟲等生態結合,營造出迷人的花園景致,並透過植栽方式,吸引蜻蜓等棲息,藉由生態防治,改善當地小黑蚊的問題,預計一○六年底完工,一○七年三、四月試營運。

葉澤山指出,原台南水道所在地也是西拉雅國家風景區的重要入口,鄰近住宅區部分,可規劃提供服務機能的新建築,例如委外經營飯店、旅社等,吸引各地遊客來台南度假。

 


 

原台南水道山仔頂淨水池 古蹟觀光商機大 百年前日人打造 擬仿北海道四季規畫不同花海 吸引遊客

〔2014.11.07記者吳俊鋒/山上報導〕列為國定古蹟的山上區原台南水道山仔頂淨水池完成整修,市政府文化局計畫十二月六日內部開放,除了感受建築設施的歷史風情外,還能透過紅外線攝影機一窺棲息的蝙蝠生態,成為帶動當地觀光發展一大利多。

  • 外型如城堡的山仔頂淨水池,已完成古蹟修復,市政府決定下個月六日開放。 (記者吳俊鋒攝)

    外型如城堡的山仔頂淨水池,已完成古蹟修復,市政府決定下個月六日開放。 (記者吳俊鋒攝)

若從動工時期起算,原台南水道距今歷史超過一世紀,九年前升格國定古蹟,縣市合併後,與文化部共同斥資約四千萬元修復山仔頂淨水池,包含城堡式的主建築、周邊環境整理等,現已完工,園區呈現新風貌。

九月時自來水公司已將原台南水道建物捐給市府,已完成古蹟修復的山仔頂淨水池何時對外開放,備受各界關切。

文化局長葉澤山表示,淨水池預計下個月六日以旅遊服務區型態開放,目前已在測試資訊中心、影片播放區等功能,內部也裝設紅外線攝影機,讓遊客觀察蝙蝠生態;週休假期尖峰時段的導覽志工正全力安排,希望屆時能順利運作。

山上區長陳進文指出,大台南升格以來,水道古蹟的活化、運用,市府都列為發展重點,整修後,山仔頂淨水池周邊的量水器室、近兩百階的好漢坡步道等煥然一新,加上珍貴的蝙蝠生態,成為地方觀光賣點。

陳進文表示,山上苗圃化身的「四季水花園」改建案,動工在即,未來可結合原台南水道的水源地、淨水池等景點,串連成旅遊動線,轄內道路建設更精進,帶動交通,為觀光發展做好準備。

走過一九一階的石階而上,古意盎然的山上淨水池映入眼簾;「山上區過去一直苦無觀光商機,原台南水道跟山上淨水池極具觀光潛力,但受限地點隱密,大家都不知道,透過辦健行活動,讓很多外地遊客難得一窺其堂奧,驚艷不已!」

山上區長陳進文說,山上坐擁珍貴的台南水道和淨水池兩座古蹟,建造者是八田與一的上司濱野彌四郎,民國二年創建至今,保存完善。可惜,礙於地上物所有人自來水公司尚未將產權捐給市府,仍無法對外開放,不過,相關事項已在規畫中,古蹟對外開放指日可待。

為了先讓各地民眾先睹為快,山上區公所昨日號召六百人健行,循著天后宮、台南水道、淨水池及曾文溪沿岸健行六公里,最後在淨水池舉辦溫金龍二胡表演,古蹟搭配悠揚樂聲,很多外地民眾難得展開一場別開生面的古蹟探訪之旅,開心直說,這是很棒的饗宴!

陳進文說,目前淨水池內約有五、六百隻蝙蝠棲息其間,鑒於保育人士擔心在此辦活動會打擾正在繁殖期的蝙蝠群,因此,選定優雅的二胡音樂會以饗民眾。陳進文強調,目前計畫仿造北海道富良野規畫花海,即停止山上苗圃園育苗,改為四季栽種不同花海,藉由苗圃豐富的植物資源,營造兼具歷史、觀光價值的新興古蹟景點,帶動地方發展。

 


日客遊台南水道「以前輩建設為傲」 兩年無動靜,台南水道活化 地方失望

2013.11.18 聯合報╱記者吳淑玲/山上報導】

國定古蹟「台南水道」爭取日本觀光客有進展,昨天有兩團日本遊客參觀,一團是設計建造者濱野彌四郎來自日本千葉縣的鄉親,另一團是靜岡縣來台參加台日網球交流的球員眷屬,對日本前輩在台灣的建設引以為傲,更感動於台灣人妥善保存至今。山上區長陳進文表示,原台南水道在1912年開工,工程期間遇上第一次世界大戰,直至1922年10月才完工,設計者是濱野彌四郎,園區內原設立的銅像被毀壞,後來由奇美創辦人許文龍親自雕塑銅像後補放上去。

陳進文日前曾偕同山上區里長、調解委員會等人自費到日本,拜訪濱野彌四郎的故鄉日本千葉縣佐倉市,介紹原台南水道的現況,行銷山上區,昨天佐倉市人員來參觀台南水道,讓陳進文相當振奮。日本人一到就向銅像鞠躬,對於同鄉前輩在台灣的建設相當驕傲,也對「台灣人能夠公平的對待日本過去所做的事」,十分感動。陳進文說,濱野彌四郎興建原台南水道,八田與一興建烏山頭水庫及嘉南大圳,濱野彌四郎還是八田的上司,希望透過行銷,吸引更多遊客。

2013/07/09 記者吳英華/山上報導

山上區國定古蹟台南水道的維護及活化再利用,地方寄予厚望,但兩年多來都無動靜,地方感到失望。市議會教育委員會九日邀市府相關單位主管實地勘查,要求市府加快腳步,於年底前提出短中長程規劃,勿讓古蹟荒廢,日後召開跨局室協調會,也應讓地方有機會參與、表達地方需求。市議會教育委員會成員昨天上午現勘山上區台南水道,由山上文資發展協會提出簡報。協會有備而來,提出詳細書面建議、表達在地期望,對於許多設施已逐漸頹壞表示遺憾,呼籲加緊腳步搶救古蹟文化資材與自然地景,同時建議古蹟經營管理與維護權責統一,將國定古蹟積極保存維護再利用。

鑑於未來若僅當文史館開放,吸引來訪人數有限,協會建議,結合在地產業、增列古蹟外休閒園區,以達活化永續經營目標。
市議員林志聰表示,此為國定古蹟相當珍貴,市長兩年多前承諾推動至今卻原地踏步,地方投注相當期待,呼籲積極推動,並讓地方了解市府規劃內容。

市議員蔡旺詮和王定宇亦呼籲加快腳步,勿讓古蹟繼續荒廢下去,台南水道是非常珍貴的世界級土木遺產,建議應朝打造國際級的產業會展中心方向努力,市府相關局處應打破本位主義,不要各做各的,也不要閉門造車,要多聽地方心聲及需求,真正考量地方需求、帶動地方產業發展。

文化局長葉澤山表示,台南水道目前仍屬自來水公司管轄,必須經董事會通過才能完成贈與,另市府已著手進行相關規劃,預計花一億六千萬元規劃植物園區,由中央負擔三成,地方負擔七成。

台南水道要仿富良野拚觀光
UDNS記者吳英華/山上報導

為使國定古蹟台南水道更添觀光魅力,山上區公所建議利用植物園及苗圃豐富的植物資源,參照日本富良野花田模式進行規劃,以使兼具歷史、觀光休閒價值,帶動地方休閒旅遊產業發展。山上區長陳進文指出,山上區欠缺觀光特色,很多人都不知道這個地方,希望未來台南水道的規劃再利用,能有效帶動地方觀光產業發展,以日本富良野花田為例,雖地處偏僻,但因甚具特色,一樣成為熱門觀光景點。

公所日前參加市府會議,論及台南水道古蹟再利用時,特別提出建議,期規劃時能結合區內植物園及山上苗圃,參考日本富良野花田模式,規劃一處有特色、吸引人的古蹟觀光休閒園區。陳進文說,根據農業局調查,台南水道植物園內有五十八科不同種原生種植物,共計一萬多株,甚具教育及觀光價值,隸屬於台南水道範圍的苗圃,亦種植有各種植物,其中不僅有幾棵樹齡近八十年的二月松,是在昭和八年由日本皇族優見若宮殿下種下,兩者均為寶貴觀光資源。

台南水道興建於一九一二年,是全台現存最完整的日治自來水供給系統,二○○五年公告為國定古蹟,全區分為水源池及淨水池兩大區。台南水道占地五十多公頃,其中有十三公頃在光復後用做台南市政府苗圃,供應市容綠美化所需。

台南水道古蹟 擬規劃觀光園區

【2013.02.19 聯合報╱記者吳淑玲/山上報導】

記者吳淑玲/攝影 台南水道94年列入國定古蹟至今快8年,未來發展令地方關切,市長賴清德開春第一天前往會勘,對水道整體發展提出構想,提出將朝向「國家級植物園」規劃,第一步先與水公司協商取得建物產權,再解決地目變更為「休憩區」。
台南水道古蹟分為「水源地」與山仔頂「淨水池」,包括山上苗圃的13公頃多,總計約有57公頃。目前淨水池修復工程將在2月28日完工,總工程款4100萬元,由文化部補助7成,擁有產權的自來水公司出資3成,台南市政府代為發包。

至於水源地古蹟本體經設計,所需工程款為1.6億元,因台南市升格為直轄市,文化部只能補助3成,水公司需自付7成,與之前委託代管契約自來水公司出資3成,有百分之40經費的落差(約6400萬元),尚需協調解決。

文化局表示,台南水道是日治時期台灣總督府在1911年規劃興建,以解決台南古都飲水不良問題,1922年10月完工,當年可直接供應台南市區「五層樓」林百貨,是台灣最早的自來水設施。

賴清德視察後認為,只以水道古蹟難以有觀光吸引力,他傾向以山上苗圃13公頃為核心,整體規劃為國家級的植物園,水道設施建物保留為「自來水博物館」,周遭再規劃成為多元休憩觀光園區。

賴清德昨天和副市長顏純左、祕書長陳美伶率領文化、工務、農業、觀光、都發等局長,以及西拉雅國家風景區管理處長廖源隆、自來水總公司人員實地走訪,並爬上山仔頂淨水場200階的好漢坡。

山仔頂淨水池位處偏僻,多年前發現有台灣葉算蝙蝠棲息,最多時有600多隻,最近現場施工人員則估算有2千隻,賴清德就認為很有觀光賣點,說不定來看蝙蝠的遊客比看水道古蹟建築還多。

台南水道古蹟區,目前還有取水區,日供應4萬公噸水給南科,水公司希望將古蹟區及取水設施分割,並將古蹟有償移撥給市府;賴清德強調,「有償移撥」恐有困難,先擬定方向,連同山上區公所提出的「山上都會森林公園」開發案一併列入規劃。

 


 

台南水道古蹟保存 提3方案
2012.05.19 CDNS記者黃微芬報導

市立文化資產管理處十八日舉行「國定古蹟原台南水道古蹟保存計畫整理規劃研究」期中報告,規劃團隊共提三個方案,其中連接水源及淨水地區兩古蹟涵蓋範圍間的水路管線,也納入方案劃設中,引發地方及有關單位與學者間對水路管線列不列保存區的不同看法。規劃單位成大研究發展基金會所提的方案,C方案是將九十四年國定古蹟的涵蓋範圍,直接劃為古蹟保存區與古蹟保存用地;B方案是採核心及緩衝區的概念,將原有的古蹟涵蓋範圍及水路管線都列入古蹟保存區,新莊聚落及山上分駐所列緩衝區。

至於A方案,則將水源區的古蹟本體、自來水場及淨水區等都列為核心區,以劃為古蹟保存區或用地,緩衝區則包括原有宿舍區、現有苗圃、水管路線等,可納入都市計畫管機制。由於A方案具開發的彈性空間大,包括山上區公所及市府工務局都樂見以A方案劃設;惟審查委員認為,水路管線與古蹟涵蓋範圍是一體的,不宜分割,若以觀光角 度看,更值得保存,可將來規劃為散步或單車路線,發展觀光,何況在A方案緩衝區有多處文化資產,在調查中都被評估具高度或中度保存價值;另有委員建議,可 以提出更多不同的方案選項供大家思考。
文資處長林韋旭表示,該處還會再召開一次公聽會,廣聽各界意見;惟台南水道是國定古蹟,期末報告須經文建會大會審議通過,才能做最後的定案。

古蹟台南水道 挖出日據輸水道

2012.05.18 記者蔡青容報導

整修中的國定古蹟原台南水道淨水池區,包商日前整理大階梯、量水器室前空地,意外挖出日治時期的自來水輸水幹道,文化局打算變更設計,將部分幹管斷面闢為展示場域,見證台灣百年前公共衛生的現代化建設歷史。「原台南水道」建於一九一二年,是目前全台保留最完整的日治時期自來水供給系統,因此文建會等單位合撥二千九百多萬元的一期工程補助款,去年率先整修淨水池區。

正當工程即將進入尾聲之際,包商意外發現深埋地底的輸水幹管,經過多日開挖,陸續發現控水閥門等設施,文資處長林韋旭昨會同自來水公司台南管理處、西拉雅國家管理處等單位現勘。水公司代表林信忠當場拿出日治時期「台南水道淨水池附近鐵管配置圖」,對照新出土的輸水幹管,發現兩者位置吻合,證明新出土的大幹管確實是百年前的舊幹管。

由於前南縣文化局委託成大研究發展基金會進行的水道研究調查,列冊登錄的老建物、舊設施,如快濾桶室、辦公建築群、淨水池、量水器室等,約有三十多件,多是地面設施,此次挖出的舊幹管及閥門,未登錄其中,施工的意外發現,讓文資處人員欣喜若狂,直說是「珍貴史料」。

對於淨水池區的新發現,林韋旭等人認為深具保存價值,決定變更工程設計,但為不延宕整修進度,林韋旭初步提案建議,開挖部分輸水幹管,遊客可以近距離觀賞,由水管斷面、位置分布,體驗台灣百年前供水設施的先進。


 

古蹟台南水道整修 惜蝠
2011.03.15 記者蔡青容報導
 
規劃多時的國定古蹟「原台南水道」修復工程即將動工,因當地棲息上千隻本土特有的台灣鼻葉蝠,文化局表示,會避開群聚高峰期施工,以降低干擾,完工後也會使用非侵害性照明,方便遊客觀賞,兼顧生態及觀光。

建於一九一二年的「原台南水道」,占地廿多公頃,建築群、機具設施多保留當年原狀,是全台保存最完整的日治時期自來水供給系統,文建會編撰的「台灣大百科全書」指其保存價值勝過台北自來水博物館,九十一年公告為縣定古蹟,三年後升格國定古蹟。因古蹟管轄權更迭,「原台南水道」整修工程因此延宕,去年更傳出五十九個淨水池通氣鑄管被偷走廿八個,震驚文化界,文化局加快整修規劃作業,近日將動工。

第一期工程費二千九百多萬元,預計二年後完工,工程包括淨水池、淨水井、量水器室,其中淨水池棲息上千隻。據台灣蝙蝠學會長期觀察,當地蝙蝠棲息時間超過八年,夏天是群聚高峰,冬天則遷至他地度冬,近幾年來族群數目至少千隻。台灣鼻葉蝠是本土特有的亞種蝙蝠,也是台灣最大型的食蟲蝙蝠,每年五月是繁殖期,文化局文資處長林韋旭指出,將來整修淨水池牆面、屋頂時,會避開蝙蝠群聚高峰期,並與台灣蝙蝠學會密切聯繫,力求降低生態干擾。

林韋旭並責由廠商建立文物保全計畫,嚴密保護現有通風器,遭竊的則依原樣仿製,但會烙印,以利分辨。文化局指出,鼻葉蝠棲息於淨水池兩側,與人行通道有段距離,整修完工後,將利用非侵害照明,以便生態觀察。葉澤山等人表示,整修古蹟又兼顧生態物種保護,是台灣古蹟修護頭一遭,希望能營造文化、教育及生態多元化休憩空間,與地方產業結合,帶動觀光事業。

市長賴清德視察台南水道、山上苗圃

UDNS記者蔡青容報導

相傳山上苗圃有株二葉松是日本裕仁皇太子親植,市長賴清德廿六日前往視察國定古蹟「台南水道」及山上苗圃時,除指示相關局室展開整體行銷計畫外,並指示文化局追查傳說真偽,若是屬實,將寫信邀日本皇族來訪,炒熱話題。位在山上淨水場內的「台南水道」建於一九一二年,內有快濾桶室、淨水池以及給水相關設備仍保留當年原狀,是全台保存最完整的日治時期自來水供給系統之一,堪稱台灣公衛現代化的一大見證,因而名列國定古蹟,獲文建會補助二千多萬元整修,一期工程將於三月六日辦動工說明會。

淨水場的土地與隔壁山上苗圃同屬市府財產,但因建築是自來水公司所有,加上淨水場每天供水數萬噸,平日門禁管制,不對外開放,多數人無緣目睹古蹟風采。賴清德昨天率文化、觀光、工務及水利等相關局室主管視察後,認為當地深具文化歷史價值,是觀光發展不可多得的資源。

賴清德進一步表示,苗圃占地十三公頃,年產十五萬株草花、五萬株灌木及八千株苗木,單是培育苗木實在可惜,園內栽種的二葉松樹形優美,有株更可能是日本已逝天皇昭和未登基前訪台所種的,極具特色及行銷賣點,在育苗功能外,若結合台南水道,可活化空間利用。

賴清德視察過程,頻頻追問天皇所植的二葉松是那棵?卻沒人知道答案,因而要求文化局長葉澤山扮歷史柯南,查個水落石出,他說,最好能找出當年植樹照片,透過中日交流協會寫信邀日本皇族來訪,相信對行銷地方觀光大有助益。苗圃與台南水道合計五十三公頃,賴清德認為二者應作整體規劃,發揮獨特生態、文化及觀光特色,打造成大台南山區入口的觀光新亮點,提供當地居民休憩,吸引外地遊客到訪,增加地方商機。

老樟樹蟻害 危及台南水道

國定古蹟「原台南水道」多棵老樟樹遭白蟻侵害,枝枯葉凋,樹幹更是坑坑洞洞,慘不忍睹。由於老樹緊鄰名列世界土木遺產之一的濾過器室暨水道辦公室,文化局長葉澤山指示文資處派人除蟻,並全面清查全市老樹、古屋蟻害問題。名列的「原台南水道」,建築群大多保存近一世紀前竣工時的原貌,尤其磚造主體、木構屋頂的濾過器室,除四周牆壁外,沒架任何柱子,上百米長、數十米寬的屋頂,全賴桁梁結構張力支撐,安然度過多次地震,是園區內指標性建物。

濾過器室外老樟樹因蟻害嚴重,枝葉變得稀稀落落,由於老樹與濾過器室相隔不到十米,葉澤山擔心蟻群擴散,危及木構建築,火速通知文資處派人除蟻,近日委託專家現勘,希望下週進駐處理。葉澤山初步估計遭白蟻侵害的老樹至少有四棵,樹幹滿布蟻啃坑洞及木屑,情況相當糟,他說,初步先清除蟲蛀的枝幹,再投放蟻餌,以求根絕蟻害。

「原台南水道」之外,總爺藝文中心也曾傳出白蟻為患,葉澤山說,當時多株老南洋杉樹幹被蛀空,外表卻看不出來,直到強風吹斷樹幹,才知道蟲蟲危機當頭,立刻派人除害。葉澤山表示,古蹟或歷史建築老宅,大多是木構建築,最怕白蟻啃食,因此文化局長期關注老建築蟻害,如今再將老樹納入,視為珍貴文化資產,日前局務會議已要求文化資產管理處加快「原台南水道」除蟻工作外,並全面清查全市老樹蟲害問題。


 

台南水道 名列世界土木遺產

2010.12 記者陳劍霞/新營報導
有近百年歷史的國定古蹟「台南水道」,除呈現日治時期衛生工程現代化的歷史,其建築與空間形式也具特色,不僅成為國家重要的文化遺產,也獲日本土木學會認證為世界重要土木遺產,會長阪田憲次將於十二日來台頒授證書。

縣府文化處指出,原台南水道土木遺產授證典禮十二日上午十時在台南水道水源地舉行,除由阪田憲次頒授證書,縣長蘇煥智也將致贈畫師顏振發繪製的原台南水道油畫。現場還邀請台南給水廠資深員工林信忠及水道修復建築師陳柏年導覽,山上鄉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李海石帶領社區志工們,準備當地特產佳餚。「台南水道」歷時十年施工,於一九二二年完工。水源來自曾文溪的地表水,經濾材或加藥過濾等淨水後,再送至山上淨水池內貯水,最後以重力給水方式,供應當時整個台南市民生用水。

縣府於二○○二年指定為縣定古蹟,二○○五年經內政部審查為國定古蹟,現今水道所有器械已不再使用,由水公司第六管理處管理維護,暫不對外開放。文化處指出,「台南水道」的設計除強調建築和構造物的機能性,也兼具藝術工藝成就,包括「濾過器室」與「送出唧筒室」的屋架構成、磚工及室內特殊的空間氛圍,及通氣管造型和重複排列的韻律性等,皆具美學價值,因此,獲日本土木學會認證為世界重要土木遺產。

 

 


古蹟.生態.自然美 台南水道大有看頭

〔2008.09.21 記者楊美紅/專題報導〕被指定為國定古蹟的台南水道,位於山上鄉中心地帶,是台灣最早完成的自來水工程之一,由於保存完善,地方爭取盼能成為國家水資源博物館,發展觀光,縣府希望未來能引入民間單位,共同開發廣達57公頃的古蹟園區,再造台南水道風華。早期台灣瘴癘之氣瀰漫,日本殖民政府為避免霍亂、瘧疾等傳染病散播,在全台各主要都市興建自來水設施,西元1912年開工的台南水道,設計者是濱野彌四郎,受第一次世界大戰影響,直到1922年才完工,也徹底改變了大台南地區飲水供應,也使公共衛生大幅提升,深具時代意義。

台南水道運作到民國71年才功成身退,產權為自來水公司所有,其內建築古樸,還有英國原裝進口的14座快濾桶、唧筒等設備,91年被台南縣府指定為縣定古蹟,94年中旬通過內政部審查,成為第19處國家級古蹟。

原「台南水道」依山傍水,過去屬水源重地,不對外開放,園區內保有豐富林相與原始生態,近來成為鄉土教學場所,地方更對未來觀光旅遊潛力,寄予厚望。園區古蹟內的建築群,包括各種不同之建築構造形式,建物為西式鋼筋水泥、紅磚建造,看來古樸典雅,水道園區,共分為水源地區及淨水池區2處,包括取水、導水、淨水、配水設施一應俱全。

以最靠近大門的「過濾器室」為例,屋頂結構全台少見且保存良好,屋內14座老式英國制快濾筒,極具保存價值,「送出唧筒室」內包括有天井移動起重機、豎軸式電動機組,都是現今難得一見的老古董機具。

除了古蹟外,園區內的生態環境原始,有不少百年老樹,而山上苗圃後方,還有一株據說是日本皇太子種下的黑松,樹形優美,成為古蹟園區一大特色。為了能讓這座古蹟園區恢復往日風華,山上鄉文資協會與山仔頂社區發展協會,期盼中央能加速台南水道發展;台南縣府也邀請西拉雅國家風景區提撥經費,興建服務設施,希望能將南區服務處設立於台南水道,共同加入未來營運規劃。

 

古蹟空間活化 地方心動也行動
〔記者楊美紅/專題報導〕長期擔任台南水道解說員的林信忠,服務於自來水公司16年,他表示,未來若要為古蹟注入新活水,期盼能效法台北水博館,打造親水樂園,讓古蹟空間再活化。

 

山上鄉文資協會理事長林志勇表示,台南水道是山上鄉最重要的文化資產,更希望未來能成為鄉內最重要的觀光景點,儘管因劃定古蹟後,公部門資源尚在整合,但山上鄉民早已動起來,藉由舉辦山仔頂文化研習,讓附近鄉鎮的居民,藉由踏查活動,掀開台南水道神秘面紗。

 

林志勇指出,過去為讓台南水道風華再現,鄉公所和農會也曾在台南水道舉辦過一年一度的產業活動「花果節」,慶祝台南水道成為國定古蹟,目前也爭取到西拉雅國家風景區管理處資源,地方希望藉由中央單位的援助加速開發腳步,將舊建物空間變成資訊館,風管處目前也闢建好停車場、廁所,未來還準備規劃腳踏車路線。

 

林信忠表示,古蹟對遊客的吸引力有限,除非有遊樂設施才能讓遊客回流,他以台北市水博館為例,因為有親水樂園,讓水博館成為親子假日休閒去處,在收費管理下,民眾不單能欣賞古蹟之美,還能有新鮮感。

 

相連文章

臉書留言

一般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