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南粽子推薦,東門圓環「圓環頂菜、肉粽專家」
府前路、北門路、民權路、大同路交會的東門圓環還沒拆除改建前,周圍圍了一圈攤販,熱鬧非凡,後來民國57年拆除後,攤販便四散,如今多聚集在東門陸橋下附近,仍以圓環頂為名,像圓環頂陽春麵、圓環頂菜粽。
菜粽店第一代創辦人黃金興、陳金花夫婦,本來也不是賣粽,而是賣飯,後來因為營業時間過長太勞累,研究後便決定以有時間性的小吃為主,又因為菜粽在台南算是十分風行的早餐項目之一,便改賣菜粽了,中午便可打烊,菜粽店在東門圓環拆除後便搬至府前路的現址,早年也僅賣菜粽一味,但後來賣出名號,老台南人都知道「吃菜粽,到圓環頂!」,房子外觀是1950年代左右建成的兩層樓,跟旁邊的新雅理髮廳、進福炒鱔魚一樣,不過現在做了個大廣告看板蓋住了二樓。府前路頭這一帶,現在仍在的小吃店歷史都十分悠久,像旁邊的老黃陽春麵、路口的當歸鴨,阿和肉燥飯、隔壁的炒鱔魚都是。
圓環頂菜粽每天清晨五點開市,一直到中午,人潮川流不息,許多人位子一坐就是一顆菜粽,一碗味噌湯,十分鐘吃完便滿意的走人,拍照時正好下禮拜就是端午節了,走到門口,買外帶的排成一列,店家工作人員忙進忙出。
旁邊堆了好幾籃的都是綁好的粽子,正要等待宅急便配送出去。
店內座位位在牆邊,不過騎樓也排了座位,隔壁的理髮廳沒在營業了正好可拿來用,而等菜粽店關門後,空位就讓給進福炒鱔魚,早上吃粽的人不少,而且後面還有一桌是專人在處理宅急便。
攤位上,原第二代老闆黃東源已過世,交由弟弟黃東和接手,旁邊的是其女兒黃捷琳,目前還在唸台南科大,但忙季一到,全家人一起下來幫忙,攤位上也堆滿了粽葉。第一代的老闆娘陳金花曾透露,菜粽是用硬桃葉,取其獨特薰香,落花生則是必需浸泡數小時後才包入粽內,炊煮時以鋁皮大鍋,講究慢工出細活,一般來說,黃家人是全家上陣,第二代的兩個媳婦在清晨負責包好粽子,午後置入大鍋炊熟,隔天清晨才取出,送到店裡賣。
早餐,菜、肉粽及味噌湯。
台南的菜粽只包花生,淋上鹹中帶甜的沾醬後,再灑上花生粉,嗜辣的人還可以加台南特有的白色辣醬(一種用白胡椒調製的醬)。因為用料單純,所以選料與沾醬就成了菜粽好不好吃的關鍵,老闆娘說,糯米要選舊米比較Q,而且是一種有點長又胖胖的糯米;花生只用來自北港、屏東的花生,「本土的花生香、甜又軟」,小 顆的花生就特別找店家幫他們炒過後碾成花生粉,「如果在外面看到顏色偏白的花生粉就是加了黃豆粉,不純」。圓環頂連包粽子用的月桃葉也慎重挑過,來自台東 山上的月桃葉味道夠、韌性強,於是老闆堅持每個星期兩次從台東運送月桃葉上來。吃菜粽通常都配味噌湯,「古早時傳下來的吃法就這樣了」,圓環頂對待小小一 碗味噌湯的用料也不馬虎,選擇每天現做的傳統豆腐店的豆腐,「一定要用傳統豆腐,味道香,而且不會一煮就爛掉了。」味噌也是來自台南經營有四代之久的老店。
所有材料備齊之後其實才是辛苦的開始,月桃葉要先煮過去味,自製的沾醬因為不加防腐劑所以也要每天熬煮,老闆娘說,每天早上四點多就要起來綁粽子了,連過 年也不能休息,「因為有台南鄉親每年就這麼一次返鄉,回來吃不到被客人罵死了。」一邊聊的時候,旁邊有個年輕爸爸帶小孩來吃,「很多都是這樣一代帶一代來 吃的。」,另一邊則是每天來報到的老客人,我問老伯伯吃幾年了,他手一比:「40年」。有堅持品質的老闆、有死忠的客人,台南就是這麼讓人眷戀著。
由糯米及花生仁構成的招牌菜粽,關鍵在於要呈現出米香、花生香,以前會講究用月桃葉來包,會多一股獨特的薰香,圓環頂的還有加花生粉,當然還有不能少的香菜段,另外淋上的醬油,也是獨家釀造以純豆麥製成的醬油,味道清淡,蘸著吃的時候能襯出菜粽的風味,光每天為應付外帶客人的需要,倒入醬油蘸料的小塑膠袋用量就十分可觀。
肉粽,多了豬肉、蛋仁、香菇,加上桌上的辣醬油膏或加幾匙蒜蓉醬,口感及風味更加豐富。
圓環頂菜粽店的味噌湯,餡料十分豐富,大塊豆腐、還有小魚乾及柴魚,才15元,吃素的客人則提供素味噌湯。
圓環頂菜、肉粽 Since 1952
地址:台南市中西區府前路一段48號
電話:06-2220752
營業時間:05:30-14:00
天天有.好心情…..
版主回覆:(02/22/2011 09:32:19 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