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南‧生活采風:台灣農麗 振興小潮廠
台南‧生活采風:台灣農麗 since 2008
網誌 :https://boylondon.tw/2012-03-10-2536/
地址: 台南市中西區正興街143號
GPS:120.11.43 22.59.41
電話 :06-2221222
營業時間:14:00-21:00
公休日:周一、周二
臉書:農麗
什麼是潮?
“潮”這個字,近來變的很夯,只要是年輕世代的流行事物,都可冠上潮字。但大部份的潮牌、潮物、潮人相關的元素泰半來自國外,像歐美日韓均有,但總與台灣味有段距離,那什麼是台灣的潮呢?
創作不離生活,國外的潮物也是從生活中,透過不同觀點及創作手法,提煉出日常事物,而讓它呈現不同的風貌,而在我們生活的週遭,就有許多像民俗廟會活動、傳統手工藝、市井小吃…等具有台灣味的事物,近來也有不少人注意到這些,開始從台灣自身出發,創作真正屬於台灣精神的潮物,台灣農麗就是這樣的創作者, 每款產品背後都有故事,彷彿透過他們的眼睛,發現生活週遭原本就有的東西。
自創品牌,創作屬於台灣味的潮流。
台灣農麗的創作者廖錦逢,朋友都叫他大錦,1975年生,從小就愛畫畫,國中進入桃園國中美術班就讀,碰到教設計的老師簡和雄,教導學生要做有思考的創作,在這樣的訓練下,他變成有想法的畫者,而非技術取向的美術班學生,文化大學廣告系畢業後任職於廣告、媒體業8年,工作的過程雖然學習到了很多事物但並不開心,做久了竟覺得創意有如例行公式。「我賣的都是季節性商品,時間到了就推出活動,好像公務員。要賣很多你不喜歡的產品,有些東西明知對消費者不好,你卻要強力推銷,不然無法對客戶交代。」
2006年辭去工作,一個人騎單車環島十一天。「這趟旅程讓我發現台灣好美,只要你願意,隨時都可以擁抱這塊土地。」2007年決定創業開設「樂刻文創」,最初想用擅長的行銷為傳統產業作品牌更新,但老店觀念守舊,花了時間成果有限,於是決定自創品牌。2008年推出自有品牌「農麗」,市面潮T多走街頭嘻哈風,反倒是台灣元素,比較沒有人做。「以台灣獨特風物為元素,一來是文化使命,二來是市場操作。這一塊流行度退的比較慢,短期不易被仿,另外也較容易打入國際市場!」「年輕人流行黑街文化,但你又沒上街打過架、開過槍,光T恤上面的語彙文字拿去國外就可能被笑了,可是台灣這一塊我們最熟,外國人看了只能『哇』,說不出話來。」
移居台南,吸收府城深厚悠久的傳統元素。
農麗以台灣元素的圖像T恤走紅,大錦卻自覺與土地的連結不夠深刻,因為在創作的過程裡,深受台南豐富的文化所吸引, 認為這裡是台灣本土創作最好的園地,決定搬到台南,2010年在台南正興街,租了一間4、50年的老房子,「我想透過老房子,跟社區和土地重新連結!」
遵循傳統,台灣製造,品質優先。
大錦說,台灣最可貴的就是農村精神,那種憑著一己力量就可以做很多事情的態度。他一心希望讓台灣的老東西變成潮流,因此將工作室取名「農麗」,工作室的商品他都叫「農產品」。「現在很多潮流商品都是抄襲歐美、日本的圖像,不作深層的思考。
也許玩文字創意排列,ex: I Love Tainan之類的,或研究歐美流行圖騰也是一種流行文化,但我覺得他的作品是富有傳統精神的台灣潮T,而不僅只是【表面】,農麗的每件農產品都有著深厚精神,圖樣都是大錦親自以工筆繪製再打版,之前還有別的潮牌來問說農麗的衣服圖案是怎樣產生的,為何這麼生動,或是有人來想談合作,但卻希望農麗將輸出來的原始圖檔整個寄給他說想研究。
生產上則與台灣傳統產業合作,堅持所有商品皆為MIT,且有通過MIT微笑標章認證,一件成衣要申請mit標章,首先需檢核在地工廠,接著將做好的成衣裁開化驗,以符合色牢度及安全標準,每個圖案、樣式都要送檢。
就如農麗寫的,「我們痛恨血汗工廠。成衣廠的老闆夫婦就像我們的爸媽,我們一直擔心老闆的痛風,勸他少喝點酒。擔心老闆娘的失眠,要她放寬心,寄她愛吃的阿美鳳黃酥給她。他也把我們當孩子,常常幫我們趕工,看到我們上電視,他半夜來電話比誰都開心。棉花漲價了,我們還是選用高碼重390克的精梳棉,一穿可以好幾年。印花漲價了,我們還是堅持前+後大面積滿版印花,設計是不能省前省後的。圖改了再改,還是要鉅細靡遺考據臺灣文史。從圖樣、印花、縫製,一切MIT,標卡印上『民主安樂臺灣製造』。三年多來農Tee售價如昔,但也沒有折扣。量少沒關係,只要心安理得。」另外在打版時,也會注意到圖案穿上身的比例,考量到一般人多從腰部開始發福,所以衣服腰部就較不會出現圖案,以免穿上身時被撐開,長短T的圖案長度也要注意,以免視覺上比例過輕,衣服的肩部也是以雙金線+搖滾紅領條支撐,下襬織標及側袖也都有圖案,加上多支數及重390克的精梳棉,整件衣服穿在身上就是非常的挺又舒服。
農麗農產品,開啟現代創作與傳統工藝的對話。
《紙燈籠》
大錦與台南在地,小公園圓環的義美紙燈籠廠合作的聯名作品。
《荷蘭農鞋》
搬到台南後,第一次參與的市民活動,2010府城荷蘭日,也試繪了第一雙農鞋。
《府城字號堪輿圖》
以清嘉慶十二年(1807年)官方《府城城池圖》為藍本,大錦逢一郎以徒步走訪探尋,蒐羅選取當今立於府城大街小巷188家的臺南字號,按地理位置對照古地圖方位,構築出名書法家董陽孜「靜觀」二字的藏字地圖。突顯「府城靜觀皆自得」的樂趣,同時亦是當今府城生活軌跡地圖。
《櫻花鉤吻鮭》
櫻花鉤吻鮭泰雅族稱為Bunban,是台灣特有亞種珍貴稀有冰河孑遺生物。體側的櫻紅色斑有如山櫻花,雄鮭吻部會變形成鉤吻狀,故名。《農麗》以關懷土地與生態的觀點,用現代刺青風格重新勾勒台灣稀有國寶魚─櫻花鉤吻鮭,希望藉由年輕的創新手法,重新喚起新一代對生態保育的重視!
《絲竹亂耳》,電影陣頭選用
大錦堅持,談文化就要考究。「台灣並非沒有文化,很多東西就在我們身邊,只是沒去注意。我希望我的設計可以喚醒人們找到自己的根,建立屬於我們自己的潮流文化。」廖錦逢為了將台灣民間圖案轉化成為潮流設計,還做了不少考證功課。像是他第一件作品《亂耳》,就是以順風耳為主題,順風耳辨音能力過人,一說是春秋時期的音樂家師曠,以製作靡靡之音聞名,根本就是DJ的祖師爺。他跑遍全台各大廟宇,最後決定以台南大天后宮的順風耳為造型設計,再轉化木刻版畫筆法,在他筆下順風耳戴耳機、單手刷碟,變身電音DJ。命名則來自國中課文《陋室銘》裡的「絲竹亂耳」,形容音樂超爆吵雜,回扣搖滾主題。「年輕人或許不想知道這麼多,但介紹時會多一個故事,而且不是為了創作而創作,還要把他們覺得有趣的『梗』放進來。」
《天團‧大丈夫》,電影雞排英雄選用
「大丈夫」匾取自台灣重要一級古蹟─台南祀典武廟,立於清乾隆五十九年甲寅年中秋(西元1791年),意在讚揚關公義薄雲天的行事風範。該匾筆法剛勁有力,氣勢不凡。字則出自『孟子』藤文公篇下:「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也。」氣勢磅礴的「大丈夫」,足以襯托出關公的無畏無懼、正氣凜然,所有男子漢應學習之。大錦以台灣傳統繪鐵線描及網點漫畫風格,重新詮釋三國人物關公、關平、周倉,關公手上的關刀變鼓棒,關平手上的玉璽換成電吉他,周倉反而擔任主唱,顛覆一般人的刻板印象,令人發噱,組成名符其實的「搖滾天團」。
《音潮地府》
取陰潮地府的諧音,爾來了則為府城城隍廟內的匾額,與天壇的”一”字匾、祀典武廟的”大丈夫”、竹溪寺的”瞭然世界”,列名府城四大名匾之一,廟內的七爺,長舌威武,八爺嫉惡如仇,在大錦的妙筆下,成黑白雙人組的繞舌樂團。
《硬頸》
Hard Rock,以1895年乙未戰爭中,六堆地區的步月樓一戰為師,向客家人展現的硬頸氣節致敬。
《愛樂府拉肯若》
I love Rock and roll,千手觀音也搖滾。
《代天巡狩》
以《洪通計畫》為題,深入洪通先生的故鄉台南市北門區考察,向台式塗鴉大師洪通致敬,並以剪黏大師葉進祿先生在北門區的作品《穆桂英戰焦贊》為構想,將「台南北門風味+南鯤鯓代天府+台灣野台歌仔戲+洪通精神+台17線公路」,重新以精細塗鴉混搭詮釋,並忠實於傳統歌仔戲改良服裝,描繪女主角穆桂英身騎鐵馬狂奔臺17線!用潮流語彙介紹臺南北門的土地精神。
目前台南的府城‧農舍為辦公室,平常鐵門都關著,大錦與peggy希望等這陣子的創作告一段落,讓產品線更完整後即會將這裡也變成展售點,不過也有提供預約購買的服務,可打電話聯絡,台北販售地點則在西門紅樓2樓。
2012年4月,在到台南 農麗在府城的各個角落親手撿拾了超過150片的檜木窗,從新美街的米街大戶、神農街的水道矮樓、新町真花園旁的老宅、民權路老醫生的診所、西市場巷弄的老商行,乃至於水交社、精忠三村的眷區…。每片窗片記述著臺南從日治時代、光復後、經濟起飛的常民記憶,我們也記得每個送給我們窗片的人家,與他們送給我們的當地口述歷史。他們放棄了原有大面完整的落地玻璃,窗明几淨的門面設計。選出了14個承載府城不同記憶的老窗片,親手施作拼成工作室的落地窗。
2012年的新作
我覺得這個傳統中有創新的品牌值得被看見。
下面文章為朋友當天到振興小潮廠買衣服時,想到當初跟農麗認識的情形而寫下的一段話。
*部份照片、內容取材自台灣農麗臉書粉絲團及2009年4月16日蘋果日報專訪,業已經台灣農麗同意。
臉書留言
一般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