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經驗|古意台南 吸引文創移民
這些年,高雄變大了、台中變寬了,台北變高了,只有台南,堅持保留古都風味,也讓愈來愈多文創移民,跑來這裡圓夢。坐擁豐厚歷史資產的古都,能否跟著人的創意,一起活過來?…
距今三百四十多年,台南孔廟是台灣最早的公立學校,因此稱為「全台首學」。四、五層樓高的百年老榕樹,張開廣闊的枝葉為遊人遮蔭。
樹下,穿著短褲、T恤的派崔克,午後與老婆、小孩來到孔廟園區散步、運動。十三年前來到台灣,他就決定在台南定居,成為台南女婿。「台南是個持續提升的城市,台北、台中很快就要被追過去了,」派崔克看上的是台南的古意。
靠「舊」創「新」的生意
儘管大台南市的人口增加緩慢,但年年都有增加,且新移民構成的社會增加率,還高於新生兒出生的自然增加率。
大家看上的,也是這個古都靠著「舊」,而源源不斷創「新」的盎然生意。
沿著孔廟「全台首學」牌坊的南門路,往中正路走,先經過的是日治時期的「台南州廳」,現已成為台南重要的文藝中心「台灣文學館」。拐一個彎,原本的「林百貨」正在進行修復工程。
這一串古蹟,以往各自孤立地吸引著遊人。一年前,台南市府用林百貨的重建,把它們一個個串連出一個「區」。
一九三二年興建的林百貨,與當時台北的菊元百貨,是二戰前,台灣唯二有電梯的百貨公司。當時新穎的五層樓高建築,讓台南人慣稱為「五層樓仔」。
這些計劃,帶來新移民。
十七年前,從外商公司總經理退休,王浩一在妻子的鼓勵下,來到台南尋找新的人生夢想。一開始,他每週在台南訪古、生活;週末回台北,為孩子補習功課。從陌生到熟稔,他不斷找尋台南古蹟的新生活風貌。
專長行銷與企業經營,王浩一走遍台南的大街小巷,最後選在正興街一棟老宅,設立工作室。
這裡,原本是清末曾姓大戶人家的倉庫,日據時代拓展成民宅。現在,一樓是門口有個小巧「曾」字的咖啡館;二樓是王浩一接交通部觀光局「南區國際光點」專案計劃的辦公室。「府城的古蹟已經有一區一區的樣貌,老宅開門,則還散在舊台南市各點,」王浩一說,「我要做的,是用故事串起一條條的訪古路線。」
王浩一直言,南台灣的政治傾向,讓南部縣市的首長,不熱衷接待中國大陸來的官員、遊客。他卻堅持要把台南的文化,介紹給大陸人。
上週,就有大陸三十多省市的觀光與文化官員,到台南參訪。王浩一介紹的重點,擺在孔廟、寺廟等古蹟。「這是兩岸共有的歷史遺產,最可以引起共鳴,」當王浩一介紹在延平郡王祠內,蔣中正書寫的「振興中華」匾時,對岸官員驚呼,「我們現在要做的事,台灣四、五十年前就在做了。」…
臉書留言
一般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