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南鶯料理破舊拉門 糊紙藏帳冊

 

日治時期的鶯料理消費帳冊,備註顧客特徵與消費金額。(記者洪瑞琴攝)
殘破的鶯料理拉門,尚未曝光。 (記者洪瑞琴攝)

〔記者洪瑞琴/台南報導〕新開幕的鶯料理吸引不少遊客拜訪,其實工務局整修時還保留「破舊」的日式拉門尚未曝光,糊紙裡藏著「消費帳冊」,泛黃斑斑,留下令人玩味的歲月故事。

這扇拉門大藏玄機,外觀與一般傳統拉門沒兩樣,裡面卻貼著一頁頁帳冊,雖然已破爛不堪,但依稀可見帳冊記載內容,宛如鶯料理日文(hukuisu)諧音「有意思」。

帳冊用筆墨書寫工整,備註顧客特徵、消費日期與金額,還有喜歡哪位藝妲;工務局推敲表示,早期完全人工手寫,帳冊幫助營業記帳外也兼具「記憶」作用,好讓店員熱情招呼,見證昔日飲食娛樂場所的交際應酬與人情世故,「破舊得彌足珍貴」。

鶯料理創辦人天野久吉之孫天野朝夫,向「日本襖振興會」詢問後表示,日式拉門分為「障子」及「襖」,障子的格子上貼有白色和紙(日本紙),可透光,通常是房間與走廊間隔用。

襖則是先鋪底層,再鋪上表層,無法透光,鋪設底層目的在於強化拉門骨架,可吸收濕氣,鋪設表層時也不起皺褶,通常用於房間與房間的間隔,或是房間與櫥櫃的間隔。

他表示,「襖」的和紙相當昂貴,且古代技術不如現代發達,鋪設底層也是會以舊紙回收利用,因此推敲鶯料理的「襖」,是將不要的消費帳簿鋪設在底層。

建於昭和年間的鶯料理,是府城僅存的日治時期高級料亭,去年七月工務局整修完成,十二月底文化局接手開幕,目前展示天野朝夫捐贈的工作服、料理刀、三味線琴,及天野朝夫母親好友楊劉秀華捐的日式衣櫥等。

文化局表示,目前鶯料理為廣場用地,就現有建物開放參觀,未來將把該空間變更為社教用地,以利活化利用與永續經營。

 

 

 

 

 

 

 

 

 

 

廣場工程重生 古都城市添紀錄

記者洪瑞琴/特稿

鶯料理重生,「有沒有樓梯」?開幕引發討論話題,其實若能了解「她」從傾頹無人聞問,到整修完成的連串波折,就會知道這並非只是老屋修復,更是飲食、政治、藝妓文化歷史交錯的時空印證,「要不要修建樓梯」這回事,真的不重要了!

九十歲的鶯料理坎坷命運,如同現存的木造軀殼,有著深深的美麗哀愁。昔日是政商名流「杯酒言歡」間談事的高檔料亭,更有出了名的道地鰻魚飯、和風料理,戰後成為台南一中宿舍,後來年久失修險些遭拆除,是否指定古蹟,又引發不同意見論述。

前市府時代為爭取主導管理權,才使出都計變更手段以「廣場用地」保留下來,並與台南一中「以地易地」完成移撥。

可惜殘破的鶯料理,民國九十七年禁不起鳳凰颱風重擊,崩塌垮成一片,幾乎「香消玉殞」,更別說哪兒還有樓梯在!

幸好工務局編列廣場改造經費獲得議會支持,鶯料理才能在「廣場工程」名目下重生,只是限於法令,廣場不允許有新建築,現存木構主體只能就基礎加強,難符建築法規取得使用執照。

僵硬的法令限制確實是「原因」,卻不該是「理由」;如何突破法令解套、規劃設計用途,當時廣場整修就應思考周密,才不致讓外界誤解。

但無可否定的是,市府逐步努力過程,用行動證明一件事,「保留就有生機」,值得市民等待催化為城市共識,讓公部門更有信心與思維,面對任何舊建築或空間不斷創造文化首都高度。

相連文章

臉書留言

一般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