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部〉拆除惹議 信義街舊路牌將裝回
〔記者洪瑞琴/台南報導〕兌悅門古蹟前街角「信義街」舊路牌拆除,引起文化界人士抗議,直批「沒有文化水準」,經向民代投訴,已攔截「追回」 將物歸原處。
交通局則喊冤表示,因有民眾陳情路牌鐵鏽年久,牌柱快要倒了,也被指責有失文化古都氣質,才請人移走,路牌未丟棄還在,仍可置放回去。
古蹟「兌悅門」,是府城從小西門延伸到小北門之外城的三座城門中唯一僅存老城門,當地又稱「老罟石」或「甕城腳」。
文化界人士指出,「兌悅門」下經過的街叫信義街,街角立著鑄鐵鑄成的老招牌,上頭的信義街三個大字,經過歲月的洗禮,鏽蝕、斑駁,但依舊忠實扮演其應有的工作,交通局竟以改善交通標誌工程理由,將其拆除。
網友更批,一個以文化首都自居的城市,所有工程完全可以不需加入歷史文化思維或是居民情感為參考,這種城市稱「文化劊子手」其實更恰當。
交通局派人前天拆走,昨天當地有些老人家議論紛紛,八十多歲的陳先生說,路牌有卅幾年歷史,「舊舊好好的給人看,不知為何要拆!」
〈南部〉民間凝聚文化意識 公家也要覺醒
記者洪瑞琴/特稿
台南「文化古都」不是用喊的,公部門用心態度與積極作法,讓民間看得見,公私合力共同營造,城市「文化氣質」才能讓大家感受得到!
台江海尾寮辦廟會活動,「庄內熱鬧」不單單是信眾與學子參與眾多,打破傳統廟會形式,更重要的是推動「大廟興學」理念,社區大學台江分校一步一腳印,逐漸凝聚廟宇共識,創造很好的社區學習環境。
平心而論,信義街舊路牌拆不拆?外觀美醜與價值意義,都是見仁見智很主觀地取捨,問題在於用心與否,公部門能否多一些思考,腦筋轉一下,「舊的不一定陳腐不堪」,如同台江分校用心去改變廟宇想法,提升庄頭傳統廟宇成為社區公民意識重要據點。
落得「文化劊子手」罵名,對公部門而言,實在太沉重,對居住的市民而言,又是情何以堪,豈是任人宰割?「文化意識」不僅是文化局才要有的基本信念,各公部門與市民也都要有「文化古都」自居為傲的「文化意識」覺醒,共同努力維護,否則一塊路牌還放得回去,有歷史意義的街巷、老屋拆了,就真的「回不去了」!
臉書留言
一般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