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廿五」用地 原日治時期避病院(台南濟生醫院前身) 改建民生路臨時停車場

文史人士建議收存避病院舊構材

記者林雪娟/台南報導2015-06-16

20150616221144-big

台南避病院因已多次改造,全棟並無列為歷史建築。 (記者林雪娟攝)
台南避病院(原濟生醫院)何去何從?文化局表示,將納入都市計畫通盤檢討,近期並沒有聽聞避病院將拆除的計畫。避病院位於「機25」機關用地,市府規劃為交通用地(轉運站用途)。文化局指出,避病院見證日據時期台灣公共衛生醫療史,台南避病院為目前全國唯一僅存,具有歷史意義。但是該建物的雨淋板原貌已喪失,內部陳設及後方的建築結構均為後來增建,僅玄關車寄形式尚在,所以整棟未列為歷史建築。

文化局說,老屋融合當代建築設計就地保存已成國際趨勢,避病院建築本體雖已歷經改建,並非原始面貌,可是部分構件仍具有歷史價值。文史人士建議,由於今年文化局將成立文資建材銀行,若轉運站主辦單位交通局不考慮將避病院建物立面納入新轉運站規劃設計,建議文資處將舊構材妥善收存,納為文資銀行首批藏品,以為後續眾多歷史建物修復時運用。

 

 

全國唯一避病院 濟生醫院傳將拆

20150616221358-big  
記者林雪娟/台南報導2015-06-16

日據時代濟生醫院是收治痲瘋病以外的傳染病隔離醫院,圖為濟生醫院舊照。 (古都基金會提供、記者林雪娟翻攝)
位於中華西路和民生路交叉口附近的日據時代「避病院」,是當年痲瘋病以外的傳染病隔離醫院,距今已有百年歷史,目前為全國碩果僅存,卻未列入歷史建築,近日傳出將遭到拆除,古都基金會建議朝轉運站和避病院建築共存方向思考。

日據時代,避病院是專收痲瘋病以外的傳染病患者的醫療機構,全國各地都有,後來逐一被拆除,迄今剩下台南一處。當年各地的避病院名稱不一,台南名為「濟生醫院」,戰後改為八一四空軍醫院,民國七十二年移由交通警察大隊作為隊部及拖吊車降保管場使用,目前由交通局規劃為多功能停車場和轉運點。台南市文化資產保護協會理事詹伯望表示,該地原在清廷所建鎮海營砲壘附近,四周有五條港水道環繞,與市中心隔絕,後來被日本人作為防治傳染病醫院場所,可能因為避病院之名有禁忌,才改為濟生醫院。

詹伯望指出,濟生醫院見證一段台灣醫療史,如果屋體結構能修繕保留完整最好,若殘破非拆不可,至少入口門廊應整修保留,類似木構單件的文資保存案例,國外已有範例。位於民生路與環河街路口的市定古蹟原台南運河海關,也有相似的山牆式門廊,研判同為大正時期前後的建築,若濟生醫院能保留,兩者相得益彰。據當地民眾說法,早年住院以肺病患者為主,他們身穿素色衣服,行走緩慢無力,到了晚間常被誤認為「靈異情況」,令人不敢靠近,但歷經多年轉變,目前民眾大多已無禁忌。

 

 

解決需求 民生路臨時停車場啟​用

 

 

〔自由時報記者洪瑞琴/台南報導〕通往安平的民生路臨時停車場昨啟用,市長賴清德表示,不僅可紓解鄰近停車需求,並結合人本、低碳、便捷的便民概念,打造綠能城市。

舊址是醫院 可保留入口意象

至於該處為日治時期避病院舊址(台南濟生醫院前身),文史界關注此為全國唯一僅存痲瘋病以外的傳染病隔離醫院,老建物何去何從?

交通局表示,文化資產管理處會勘後認為不具古蹟指定價值,後續保留或拆解有價值構件部分保留,將由文化局評估,雖然不是古蹟也不敢貿然拆除。中西區議員邱莉莉、洪玉鳳均表示,建築已改建過,已非最原始面貌,但可保留入口門廊意象見證過往今昔。

這座臨時停車場兼顧汽車、機車及自行車停放「三位一體」,同時規劃簡易休憩設施,有兒童遊戲區、滑板區與戶外健身器材區與座椅等,發揮基地功能。賴清德表示,臨時停車場改善環境景觀,亦可解決鄰近區域(民生路與民權路)停車需求,結合市區公車系統,可作為進入安平地區之前哨轉運點,紓解進入安平車潮。

該地原為日治時期台南濟生醫院舊址,光復後改為八一四空軍醫院,七十二年移由交通警察大隊作為隊部及拖吊車輛保管場使用,交通警察大隊於九十八年遷出後一直閒置,隱藏髒亂與治安死角。交通局長張政源表示,考量該地段具有極佳的道路系統連結性,未來規劃作為多功能停車場及轉運點,明年可先從T-BIKE租借據點著手,鼓勵遊客搭公車或單車遊安平。

先做臨時停車場 「機廿五」用地動土

記姚正玉/台南報導
位於中西區民生路二段及中華西路口旁的機25用地,原是交通大隊及拖吊場,交通隊遷移後閒置多年,如今交通局規劃改做公園、停車場並做為進入安平地區的交通轉運點,市長賴清德十日親自主持停車場暨環境改善工程動土典禮,多位議員與里民到場觀禮,熱切期待工程早日完成。

賴清德表示,繼去年達成公車捷運化後,今年市府以「轉運大台南」為目標,進行轉運站興建及改善計畫。機25用地除做為公車轉運點,將研擬評估配合單人捷運等先進運輸系統發展,未來做為多功能運輸轉運站。另外,停車困難是造成騎樓壅塞原因之一,因此市府積極開闢路外停車場,機25的上百格停車位,可望改善安平周邊車潮,提供更好的觀光品質。

交通局長張政源表示,機25用地停車場將規劃一百一十二席小客車、五十八席機車停車格、七十二輛自行車車架組,及多席身障及婦幼專用停車位。另外將添設兒童遊具、滑板區、戶外健身器材等遊憩設施及夜間照明設施,讓周邊居民多一處休閒玩耍的社區公園。

機25用地改善工程總經費約為九百卅九萬元,工期六十個日曆天。

345

〔記者洪瑞琴/台南報導〕

交通大隊及拖吊場舊址(機廿五)將朝先進運輸系統的多功能轉運站方向規劃,目前閒置荒廢,市府先改善環境作臨時停車場兼休憩綠地,紓解市區壅塞交通,成為進入安平地區的前哨轉運點,開啟舊城區連結安平觀光動脈。至於文史界關心該地有日治時期台南濟生醫院(避病院)舊建築,光復後改為八一四空軍醫院,仍待文化資產審查先保留,昔日醫院停屍間及其攀生樹枝等其他破舊建築都已清除。

區域內多棵氣根蔓生的老榕、高大的肯氏南洋杉、樟樹及芒果樹,形成不輸安平樹屋的一片綠蔭也將保留,僅少數位於停車場區範圍內樹木適當移植。市長賴清德昨主持動土典禮,他表示,希望引入歐日歷史古城區以接駁車載運民眾入內步行遊覽的做法,推動安平低碳觀光,民眾可將車停在此處,轉搭公車進入安平。

賴清德表示,幹線公車、騎樓暢通、低碳城市是市府重大政策,而機廿五用地改善工程結合這些功能,未來也配合南市先進運輸系統發展,做為多功能運輸轉運站,今年將完成先進運輸系統規劃案,屆時向議會報告並爭取支持。

全文網址: 百年空軍醫院 議員促保留 | 雲嘉南 | 地方新聞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DOMESTIC/DOM5/7895329.shtml#ixzz2TDlaQGHI 
Power By udn.com
 

台南濟生醫院老骨董 民代促保留

台南濟生醫院尚保留入口門廊樣貌。 (記者洪瑞琴攝)

〔記者蔡文居/台南報導〕位於民生路與中華西路口附近的原空軍醫院(濟生醫院為前身),為日治時代的避病院,也是全國唯一僅存痲瘋病以外的傳染病隔離醫院,市議員李文正昨天要求市府保留。

文資處有形組組長傅清琪表示,從歷史的角度來看,濟生病院有保存價值,但除古蹟外還有其他方式,對於建築物是否符合列入古蹟的條件,將由古蹟審查委員會組一個小組前往會勘,再進一步討論。

原空軍醫院舊址過去原為市警局交通隊使用,交通隊遷離後,移交由交通局管理,並計畫做為多功能轉運站及停車場;交通局表示,目前先做環境整理,至於轉運站的規劃將聽取各方的意見再決定。

李文正說,民眾向他陳情指避病院是日治時代設立,專收容痲瘋病以外的傳染病患者的醫療機構,全國各地都有,只是名稱不一樣,台南叫做「濟生醫院」,戰後則做為空軍醫院,後來又改為交通隊辦公使用,是全國唯一未被拆除的痲瘋病以外的傳染病隔離病院。

李文正表示,避病院佔地約一.一公頃,是公家的產權,要保存比較容易,困難度也比起湯德章故居低,政府應好好規劃,如能結合歷史建物整體規劃,將有助於地方的環境品質及發展。

原空軍醫院 日治時期避病院(濟生醫院) 李文正議員促保留

【聯合報╱記者黃宣翰/台南報導】
2013.05.14 03:37 am

位於台南市中西區民生路二段的原空軍醫院,是日治時代濟生醫院,市議員李文正昨請市政府妥善保留。

市府交通局有意將原空軍醫院舊址規畫為公車轉運站,市議員李文正昨指出,該處在日治時代是「避病院」又稱為「濟生醫院」,已有百年歷史,市府應妥善保留。
交通局長張政源說,該處是否做為公車轉運站,擇日將和文化局人員會勘,廣納各方意見,了解有無保存必要後再來做決定。

李文正說,「避病院」是日治時代設立收容痲瘋病以外的傳染病患者醫療機構,全國各地都有,只是名稱不一樣,台南叫做「濟生醫院」。戰後國民政府用來做為空軍醫院,後來又改做交通隊辦公使用,這間全國唯一未被拆除的「避病院」,應保留下來。

避病院占地約1.1公頃,屬市府所有,市府如規劃為公車轉運站,將造成中華西路、民生路一帶交通更大衝擊,也會造成環境及噪音的汙染,附近居住品質降低,但如能結合歷史建物整體規劃,將有利於地方發展。文化局有形文化資產組長傅清琪表示,從歷史的角度,「濟生病院」有保存的意義,至於能否列為古蹟,必須由古蹟委員會組小組勘查後認定,將擇期邀議員會勘。

據指出,該處四年來荒廢閒置,環境髒亂、孳生蚊蠅,老建築有些已無法修復,也有民意反映,希望該處好好整頓,開放給居民使用。交通局上周會勘,已決定於年底前拆除部分房舍,闢建臨時停車場,解決周邊停車位不足的問題,並保留區內老樹,讓中西區多一處休閒空間。

 

山牆式門廊 台南運河海關…也有

〔記者洪瑞琴/台南報導〕台南市文化資產保護協會理事詹伯望表示,昔日該地正是清廷所建鎮海營砲壘附近,四周被五條港水道環繞,與市中心隔絕,因此後來被日本人做為防治傳染病醫院場所,可能「避病院」之名有禁忌,才改為濟生醫院。

詹伯望與另位嘉南藥理科大講師陳信安認為,濟生醫院見證一段台灣醫療史,如果屋體結構能修繕保留完整最好,如果殘破非拆不可,至少入口門廊整修保留下來,類似木構單件的文資保存案例,國外不乏其例。詹伯望並表示,也位於民生路與環河街路口的市定古蹟原台南運河海關,也有相似的山牆式門廊,推判同是大正時期前後建築,濟生醫院保留下來相得益彰。

黃姓市民說,早年醫院收治肺癆患者,病患身穿素色衣服,晚上出來透透氣,加上行走氣虛無力,可能因此被誤解「靈異現象」,「鬼屋」謠傳就不脛而走。協進里長高文江表示,木造建構老舊危險,「花錢修復是大代誌」,地方尊重文化部門評估方案,未來能提供簡易綠地 ,避免環境髒亂就行。

《小檔案》台南濟生醫院

台南濟生醫院舊照片。(擷取自台灣大學數位典藏資源中心網站)

台南濟生醫院位於民生路尾原南市交通隊舊址,據台大數位典藏資源中心的「台灣近代醫療文物」資料,日治時期台南濟生醫院最大收容人數達60名,早年供作專責隔離治療傳染病患的「避病院」。

光復後,成為814空軍醫院,也收治一般平民;民國72年,空軍醫院遷移到大同路現址(目前為疾管局第四分局駐辦、感染症訓練中心),空軍醫院舊址則移給南市警局交通隊,76年8月4日,發生全台首起飆車族聚眾包圍暴動事件,如今閒置空地,見證一段歷史時空背景。 (圖:擷取自台灣大學數位典藏資源中心網站/文:記者洪瑞琴整理)

 

 

相連文章

臉書留言

一般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