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友過冬 東豐地下道當旅館 引爭議
街友過冬 東豐地下道當旅館
民眾質疑 別的直轄市會發生嗎?
〔20151209 記者王捷/台南報導〕天氣一冷,台南市的東豐地下道再次變身為街友的旅館?連日來地下道棲身、安睡的遊民增多,有網友在臉書貼文,質疑這個社會問題為何多年無解?也有民眾說:「街友睡在地下道,在別的直轄市會發生嗎?」社會局則指出,街友問題牽涉層面相當廣,目前正在研議街友該如何過冬。
記者實際走進東豐地下道,有如走進另一個世界。街友很有秩序,沿著牆睡成一排,不過欄杆、地板擺滿私人用品,這可能導致一般人不敢走進地下道,但六十歲的街友阿榮說,民眾會怕,街友也會怕,如果有人走進地下道,大多數的街友都選擇視而不見。
在地下道裡的街友,年齡層很廣,年輕時在苗栗打拚的阿宏,因為房子被法拍,三個月前回到家鄉台南也無處可歸,只好窩在地下道度日,他曾想要好好找工作,但處處碰壁。阿榮喝醉了,自稱事業做太大所以才沒時間回家,定居在地下道,平常找一些廟會的工作;卅多歲的年輕人不願說自己是誰,對為何來地下道也不願多談,他們有各自的故事,但共通點都不願接受暫時安置,席地而睡最自由。
社會局稱牽涉層面廣 研議解決中
由於台南沒有像國外般有大型收容街友過夜的機構,因此火車站附近的地下道成為街友集散地。不過火車站是府城門面,也沒有法律規定街友不能盤據公共場所,因此市警局曾私下要求轄區派出所「勸導」街友,將街友趕到距離火車站較遠的東豐地下道,去年還曾經要封住地下道讓街友過冬。
這一措施雖然只是犧牲小部分人的路權,不過有民眾認為,雖然警方礙於人權無法驅逐街友,但也應顧及民眾使用地下道的權利,更何況周遭居民還是擔心會有治安及其他居住品質的問題。社會局指出,街友問題牽涉層面相當廣,目前收容機構的床位大約有卅個,還在與機構溝通增加設備。
2014.01.21 前言:
台南市政府社會局去年底無預警掛牌封了東豐路地下道做為遊民的棲身場所,雖然社會局表明只是因應寒冬的暫時性措施,但引起輿論譁然;遊民盤據地下道,路人視為畏途,甚至最近還有民眾故意將玻璃瓶丟進地下道情事發生,所幸未有遊民受傷。遊民是弱勢族群,市府訂有遊民安置及輔導辦法予以照顧,奈何效果不彰。遊民是否有權利占據地下道?市府應否祭出強制處分安置遊民?警方能否依社會秩序維護法驅離遊民?美、日等民主先進國家又是如何處理遊民問題?希望能從這各方的探討找到解決之道。(記者鄭緯武)
市府以地下道安置街友,引起地方極多爭論,社會局表示,經人流量調查後才決定人煙稀少的東豐地下道,寒冬一過就會恢復原狀,市府基於人道關懷媒合愛心團體供吃、住,但僅此而已,避免衍生成為「變相」鼓勵。
社會局表示,曾針對台南火車站附近一帶進行人流量調查,結果東豐地下道出入人潮最少,加上四周都有斑馬線,民眾走地下道機率較低,才選定此處在寒冬之際讓街友群住,集中管理避免衍生環境衛生問題。
社會局長曹愛蘭說,目前政府對街友給予的多是生活需求,例如愛心團體提供膳食,社會局與人安基金會、恩友中心簽約當做收容所,更會定期提供義剪、洗澡,為的就是改善街友蓬頭垢面的刻板印象。
每到年關前,常有愛心人士主動送物資給街友,除了泡麵、餅乾等糧食,還有圍巾、棉被等,甚至還會直接捐錢,上月底農曆春節前有街友收禮物甚至還收到說「圍巾太多條了」。就連愛心團體密集辦尾牙宴請這些街友,有些還吃到膩,懶得再去參加。
不管在先進、落後國家,街友問題處理起來都非常棘手,曹愛蘭舉英國倫敦為例,英國政府為集中管理,在一處高速公路下的涵洞當做街友睡覺場地,一百多米就鋪有近千個紙板。她坦承街友問題不可能消失,現階段努力的就是把街友改造成不像街友,如此可減少市民的負面印象,也能增強街友自信,有助回歸正常社會。(記者鄭佳佳)
安置遊民 市府傾向設庇護所
遊民問題,對許多城市來說,是無法解決之痛,遊民擁有高度自我意志和人權,即使驅趕或設置安置所,還是無法徹底解決問題;社會局表示,將針對不同遊民需求規劃生活重建,包括安置收容、重新建立生活和進行職業媒合等。
縣市合併前,原台南市曾於火車站附近租屋,提供遊民冬季暫時收容之處,原南縣則大部分採取與養護中心簽約模式,當遊民已無力「漂移」時,協助安置,目前則是與仁安、恩友等單位合作,這些單位有的提供床位,有的則提供據點和吃食,但社會局表示,有時受限床位有限,有時則是遊民遊逛特性,遊民還是不願意進駐受他人管制。
社會局表示,雖然強力勸導,但遊民還是不願意回家,由於目前東豐地下道提供冬季收容,因此火車站前採取強制淨空、驅趕模式。
不過曾於街友單位長期擔任志工者說,對遊民來說,市府同時扮演「天使」與「惡魔」角色,社會局提供棉被、餐食、轉介等服務,但警方一來,則是強力驅趕,市府應有魄力針對街友管理辦法定調,而不是同時扮演好人和壞人。
鄰近東豐地下道的中樓里在農曆年前贈送里民臘八粥,常可見遊民呼朋引伴前來領取,里長楊政衡表示,仁安和恩友都在里附近,他們早已習慣,不發憑證,排隊即可領取,志工也會多準備,讓街友得以飽餐一頓。
社會局說,安置政策應再檢討,趨向設置庇護所,主要是「生活重建」功能,除提供生活所需,更重要是重建職業生活。
(記者林雪娟)2014/01/21 17:03
地下道成遊民大街 民代認不妥
針對市府開放東豐地下道讓街友暫時棲宿避寒,市議員邱莉莉認為並非長久之計,且要考慮「易放難收」的後遺症,如果社會局不想年復一年把地下道當成「街友大街」開放,就應該有更具體的做法和政策。
邱莉莉指出,五都目前僅中市和南市沒有公立收容所,不過,公立收容所是否真能解決街友管理難題不無疑問。社會局已有按收容數逐案補助民間收容機構,但很明顯需求不多,因而要改善街友四處歇腳寄居的現象,設置公立收容所並非一勞永逸的方式,社會局應藉此了解街友們對集中安置的想法與需求。
市議員謝龍介指出,天寒地凍市府讓遊民住進地下道,讓行人走在馬路上,遊民在地下道裡爭地盤,也不一定避得了寒,市府的政策作為實在很奇怪,他建議市府乾脆邀各縣市到台南東豐地下道考察參觀一下遊民「德」政。
謝龍介說,台南市縣市合併後,有很多閒置的廳舍,如果遊民們真有需要,議會不會反對市府編預算設遊民安置中心,他不希望市府只是虛應故事,「頭痛醫眼睛、腳痛醫膝蓋」,完全沒有章法的政策。
市議員蔡玉枝曾在質詢時指出,市區遊民的確不少,部分學校附近地下道也都有遊民蹤跡,使得學童上、下課不敢走地下道,但路面又怕車子,陷入兩難,她也曾發現有原住民鄉親在陸橋下餐風露宿,無人聞問,她認為不只是地下道,社會局應輔導安置遊民到適當場所,且對遊民的關照,不應該有族群、身分的差別心。
市議員林志聰表示,市府的遊民管理工作長期以來只重市區,郊區鄉村地區的遊民相對被忽視,建議社會局全面清查公共場所遊民棲息現況,並加以輔導,不能有城鄉差距。 (記者姚正玉)2014/02/14 21:14
顧人權避歧視 街友管理不易
民國八十三年中央政府將遊民管理辦法轉移給各地方政府社會處,但十多年來各縣市在制定遊民相關自治條例時,不免遭遇「人權」和「歧視」的爭議。近來台南市東豐地下道成了遊民「收容中心」,也讓台南市的遊民政策更受關注。
隨著社會型態轉變,遊民定義也需要重新檢討修正,衛生福利部在去年十月曾召集各縣市政府、專家學者與民間團體,召開研商「遊民定義暨服務措施」」會議,決議將遊民定義為「露宿街頭、公共場所或居無定所者」,有民間團體則主張遊民是「屬於空間與居住匱乏者」,因而遊民的相關權利保障應和全國民眾一致,對於警察盤查遊民身分可能涉及的相關濫權問題,也更被重視。
以台北市為例,《台北市遊民安置輔導自治條例》的制定過程,即受到遊民及民間團體的批判,後來在去年十一月刪除「歧視」條款後才平息爭議。過去只要遊民被認為「疑似」有精神疾病、藥、酒、毒癮者,就容許政府強制力主動介入,修法刪除後,政府對遊民的「強制力」必須有所節制。
台南市在一○一年七月訂定《臺南市遊民安置及輔導辦法》,辦法所稱遊民,指流落街頭或於公共場所棲宿、行乞而必須安置及輔導者。其中規定遊民經查其有家屬、扶養義務人、監護人或保護人時,通知他們領回。經通知而拒不領回,涉有遺棄之行為者,由市府社會局會同警察機關依法處理。
不過,遊民如果是成年且身體狀況良好,難道在市府相關機關通知家屬後一定要「被領回」,如果不願意被家人領回,市府又能怎麼辦?由於不願被安置的遊民有增加的趨勢,因而除非確實有成癮或偏差行為者,市府社會局等機關應該是不能再強制轉介相關機構予以矯治或治療。
市府針對遊民居無定所的現況安置,也必須考量當事人的意願,予以輔導的前提同樣必須尊重、不能違背遊民的個人意志,除非遊民的行為有違法。對市府來說,要給遊民必要的空間,但也不能影響一般民眾的作息和環境,兩者的分寸拿捏需要有周嚴的計畫和實施原則。(記者姚正玉)2014/02/07 20:24
占道街友承認影響市民權益
市府安排街友到東豐地下道睡覺惹爭議,不少街友坦承此舉「對市民的確有不公平之處」。市府目前媒合共五處收容點,街友卻受限於作息時間、生活規範不同而興趣缺缺,寧願露宿街頭睡地下道。
黃姓街友表示,有些街友沒工作,有些則是參與廟會活動,賺取微薄收入,既然是打零工,工作時間就難免不固定,「朝九晚五」的作息很難套在街友身上,過去曾到政府安排的收容機構,但有時工作下班就是九點、十點,常常都已超過門禁時間。黃姓街友表示,這也許是藉口,但的確成為部分街友不接受安置的原因。
針對市府安排街友住地下道的政策,有些街友不置可否,認為有地方睡就好了,但也有街友坦承,照顧到了街友,的確對大部分市民通行的權力造成影響。
不過街友認為,站在不同立場,看的角度也不一樣,無可否認近年來政府對照顧街友相當用心,街友也都感受得到,但因此影響到其他更大部分的市民權益,為此也感到歉疚。目前東豐地下道約有四十名街友席地而睡,街友坦承,也有部分市民會走地下道,不過數量的確少了些。 (記者鄭佳佳)2014/01/21 10:39
改變環境難解決街友問題
街友形成的問題很多,透過強制手段要求街友不得盤據公共場所,成功大學教育研究所長董旭英認為,只是治標不治本,不是最好的辦法,何況據他了解,國內沒有一條法律規定街友不能盤據在公共場所,想改善這種社會問題,還是要有策略。
以幾年前他擔任成大課指組組長時為例,那時成大學生活動中心也常出現一名街友,看起來不會很髒,但指甲有點不太乾淨,學校辦茶會有餐點,該名街友也會乖乖排隊拿;他要求學生不要拒絕,但要該名街友把手先洗乾淨,他也會盡量找機會和該街友聊天,後來漸漸地,該街友就較少出現了;這就是一種策略性應用,街友獨來獨往又居無定所,要街友保持乾淨或常和他聊天,對街友就會形成一種無形的負擔,進而想要遠離。
他說,在香港,除非街友患有精神疾病,才可採取強制措施,國內的法令他不清楚,但與其強制驅離,不如從改善「環境」做起,把街友喜愛的環境特質拿走,讓街友在該環境裡變得不方便、不愛來,例如公園的廁所、水、長條座椅,都提供了街友喜愛盤據的有利環境誘因,可滿足他們生活的基本需求,如果能在長條座椅中間加裝扶手,讓街友無法把長椅當床睡,少了一個環境誘因,或許就能改善街友盤據公園的現象;火車站的地下道能遮風避雨,更是適合街友的環境,街友問題更嚴重,是很多國家都面臨的共同問題。
不過,改善環境畢竟是治標不治本,街友還是可能會轉換陣地,到處流竄,董旭英認為,還是應從了解其原因著手,建立相關機制,才能減少街友問題,例如若是被家人遺棄,是否有中途之家及其他輔導措施,可以協助重返社會,被社會接納;若是疾病問題,應介入送醫;若是個性使然,就較棘手,可能得借助心理諮商,他在美國就曾碰到有的街友寧可到處打零工、到處漂泊,也不願意在固定的地方待下來,還認為這樣沒什麼不好。
總之,董旭英強調,街友的問題很複雜,消極面是從改變物理環境著手,積極面仍應就個案的問題對症下藥。 (記者黃微芬)2014/01/21 10:49
里長:應將地下道還給居民
位於台南公園旁的東豐地下道暫時做為遊民收容處,擔心百花祭期間,外地民眾不知誤闖「盲段」進入街友收容處,里長建議社會局設置說明告示牌。(記者林雪娟攝)
市府及社會局「封」東豐地下道,當成遊民冬季休憩點,台南二中校長王榮發表示,數年前東豐地下道路面上的四個出口,配合景觀早已將二中出口處封閉,換句話說,即使路面下,人行道呈「口」字形,然實際上,在路面卻只有三個出路口,也因此,二中的學生早已不利用地下道當做上下學的「工具」;市府也就利用台南公園至二中這段「盲段」,來當做遊民冬季收容的地點。
王榮發說,雖然這個區段無法由下而上通到二中,但並不代表下方無法通行,下方仍是維持「口」字通行,二中的學生或許會利用地下道,從鐵路端走到台南公園,再利用上方的平面道路走至二中,不過,畢竟街友擁有高度的自主權,雖然市府利用盲段照顧遊民,但若人滿為患,或遊民想獨處,或許會擴及其他段的地下道,為避免困擾,二中考慮在鐵路至台南公園這段,設置交通指揮,讓學生也可以使用平面道路到校。
至於社會局有無權力「封閉」地下道,答案當然是否定的,因為影響到用路人的權力,社會局也否認「封閉」字眼,設告示純粹只是「提示」。
東豐地下道涵蓋北區公園里和興北里。公園里長徐獻謙指出,無論使用的人數多寡,地下道有其一定功能,目前收容只能暫時解燃眉之急,非長久解決之道,此種收容政策只會造成惡性循環,遊民在,民眾一定不敢走,沒人走,市府更認定可以擴大收容,他要求市府拿出辦法,將東豐人行道還給他們,他規劃成立「藝術走廊」;興北里長洪志龍表示,當地居民出入雖少使用,大都使用機車,當初市府提出時,他也認為遊民可憐,只要避免髒亂,且里民和他經常前往濟助,但市府長期還是得拿出相關政策和辦法。 (記者林雪娟)2014/01/21 17:53
臉書留言
一般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