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船】台南打造17世紀台灣船 命運多舛 日後確定不下水

991129in02-2

台灣船的建造以一比一全比例復原打造,外型來自日本平戶市松浦史料館收藏一七O六年清朝康熙年間遺留的圖形,全長廿九點五公尺、面寬七點二六公尺、主桅高廿八公尺、重約三百公噸,排水量一百五十公噸。

 


 

台灣船修復 主桅高度定調
記者林雪娟/台南報導2016-01-11
20160111213831-big  
台灣船修復計畫總算定案,老師傅即使下著小雨也忙著趕工。 (記者林雪娟攝)
命運多舛的台灣船「成功號」經相關單位不斷討論終於敲定,主桅杆將維持原本二十六公尺,文化局希望能在今年年中完成修復工作,至於完整呈現在民眾眼前,將待完整規劃再議。
台灣船官司原本上個月要宣判,因故又延遲。台灣船修復雖然去年十月開工,不過,後來歷經監造團隊換人等,期間又多次討論,最終才敲定整個修復計畫,其中最重要的主桅維持原長度。

由「金龍師」率領的修復單位目前正加緊趕工,修復者都是老師傅,年事已高、體力有限,加上近日下雨,緊接著是新年假期,文化局雖然希望能趕在今年五月修復完畢,但老師傅們不希望草率行事壞了口碑。在台灣船修復工地可見腐爛的木材、斑駁的船身,老師傅們看見當初所使用的木料都覺得匪夷所思,也感嘆一艘美麗的船,竟遭此命運。由於沒有經費全數換新,只能靠老師傅使出渾身解數去除腐朽處,再加以補土、上油灰等。

老師傅們除了得在戶外工作,忍受風吹日曬雨淋,還得爬上爬下,有的老師傅即使冒小雨也趕著修復,令家人不捨。老師傅說,他們絕不會偷工減料,因為這是要做給下一代看。此次修復範圍包含主桅、帆骨、帆材、仿古船篷、駕駛室上端等部位,船體需進行捻縫與外表塗裝,總計畫經費為四百六十萬元,文化局希望能趕在五月完工,交由相關單位規劃展覽,不過,修復團隊希望再討論。文資處說,台灣船日後確定不下水,但為了方便民眾參觀,希望搭設相關設備,以利民眾上下參觀。

不忍古船殘破 金龍師挺身而出
記者林雪娟/台南報導2016-01-11
20160111213304-big.jpg  
陳金龍造修船超過半世紀,接下修復台灣船工作,除了不忍任其繼續毀損,也希望傳承造修船技術。(記者林雪娟攝)
一輩子都在造船的「金龍師」陳金龍負責修復台灣船,當初台灣船承造時陳金龍就有意承攬,卻因些微之差失之交臂,如今看到斷桅的台灣船擱置在造船基地,他義無反顧投標修復,為的不是賺錢,而是希望貢獻自己畢生造船經驗,將古船修復技術加以傳承。

陳金龍在台灣船旁的新港興造船廠工作,七十餘歲的他建船、修船超過半世紀,當年他當造船學徒,剛好是安平捕蝦最盛期,當時安平外海和附近地區放眼望去盡是漁船。 造船將近一甲子,陳金龍擁有一身老師傅所教導的好功夫,也傳承造船使命。他說,隨著時代改變,木船改為FRP漁船或觀光、娛樂漁船,已經沒有人運用古法製船,製作方式不同,也無從比較。

當年和台灣船擦身而過,後來看到台灣船因斷桅放置在造船基地多年,飽受風吹日曬雨淋,尤其船體因沒有獲得適當保養,在陸地上毀損更快速。台灣船因有官司問題,他雖然不忍也無從著力,得知文化局有初步修復計畫,他挺身而出,只以四百多萬元的修復經費得標,希望將台灣船修復到可供展示之用。老師傅不懂冗長的行政程序,只希望拿出真本事讓台灣船能夠再次展現在世人面前。得標前,陳金龍只要得空就會去看看、摸摸台灣船,如今修復計畫確定,他希望台灣手工造船技術、經驗和歷史能夠一代一代傳承下去。

台灣船1年就壞 議員促究責
2012.09.07 記者姚正玉報導

造價一億多元的台灣船完成才一年多,首航之後就斷桅,至今上陸待修,市府還得和包商打官司索賠,市議員曾培雅、林美燕、林燕祝、杜素吟和黃麗招昨痛批市府花一億元換來「紙糊的船」,且公開呼籲監委調查是否有人為失職。

前市長許添財任內爭取文建會補助打造的台灣船,在九十九年十二月三日下水首航鹿耳門溪後,去年發生船身桅桿斷裂的意外,一度拖到高雄港待修,但因設計公司與施工包商對修復責任有爭議,今年八月九日市府將船拖回,目前上陸停在林默娘公園停車場,市府也針對桅桿斷裂向法院提告,追究設計公司與施工包商的責任,包括修復費用、高雄港停泊費和拖船費共求償八百萬元。林燕祝、曾培雅、林美燕、杜素吟和黃麗招指出,台灣船一億多元雖非來自市府預算,但中央補助也是人民血汗錢,市府花一億建船,還曾大張旗鼓請來國家地理頻道拍攝影片播放,如今竟是如此下場,除證明決策錯誤,也讓市府顏面盡失,呼籲監委應該介入調查,查明是否決策不當或過程有違失。

議員們也指出,市府應概括承受台灣船的善後責任,台灣船何去何從也都應該給市民一個交代。據他們了解,台灣船若下水行駛一年的人事費高達上千萬元,十五人的容量扣除船長和船員,實際載客僅七人,實在沒有經濟效益,他們強烈反對市府再為台灣船投下鉅資,建議拉上陸地營造一個景點僅供參觀即可。文化資產保護處長林韋旭指出,由於台灣船底的材質包括蚵殼灰,不適宜長久浸泡水裡,因而目前拖到陸上,靜待法院釐清維修責任。至於未來台灣船是陸上展示或下水航行,還待進一步評估。

台灣船斷桅 文資處求償800萬
2012.08.04 記者黃微芬報導

「台灣成功號」去年底發生主桅斷裂事件,經高雄港務局認可的公正公司鑑定,認為是設計及施工出了問題,台南市政府已在七月初向聯合船舶設計發展中心及松林造船廠提告,上週第一次開庭,由市立文化資產管理處派人出庭,共求償八百多萬元。台灣成功號是在去年十二月廿九日晚上首度進行長程夜訓時,以不張帆、全靠機械動力方式,南航至高雄、屏東一帶,不料三十日凌晨回程中,在高雄外海突然發生主船桅斷裂意外,緊急駛進高雄港展開出事原因調查,以釐清相關責任問題。

台灣成功號依設計可承受六級風力,當晚只有三級,為何主桅會無預警斷裂,令人匪夷所思,也讓整起事件格外引人矚目。其間因高港局對事故調查的拖延,致台灣成功號拖回安平港進行整修的計畫遲遲無法展開,後來市府依保險公司請來的公正公司鑑定結果,認為是設計及建造有問題,因此據以為向法院控告聯合船舶設計中心及松林造船廠,民事求償包括將船拖回安平港及修船費用在內,大約是八百多萬元。

至於保險理賠部分,市府原以為可用理賠金來支付修船費,不料辦出險時才發現,辦保險的第一個操船團隊投保的竟是全船損失才能理賠的保單,換言之,除非是台灣成功號沉了或全部燒光光才能獲得理賠,且須自付額,與市府當初在合約中要求的無自付額、無事故原因的理賠條件不同,明顯違反合約,令市府氣炸,將以扣款方式制裁。文資處長林韋旭強調,為保障市府的權益,在與設計及造船單位的訴訟中,一定會據理力爭。

台灣船月底拖回安平港

記者黃微芬報導
已在高雄港待了大半年的台灣成功號,在完成出事原因的鑑定後,市立文化資產管理處已在最近完成台灣成功號拖船移泊暨船隻上架作業的招標,預計最遲八月底前可以將船拖回安平港。文資處長林韋旭表示,台灣成功號在拖回台南後,仍將停放在林默娘公園旁的造船基地,由該處邀相關學者專家對船進行現狀總評估,了解損害情況,並提供建言供市府後續處置參考。

斷桅成功號善後 考驗市府魄力

記者黃微芬特稿
「台灣成功號」主桅斷裂,不只讓市府原訂今年啟航的環島夢碎,也讓市府陷入修或不修的抉擇窘境;如果要修復,事情恐怕不是只有抽換新桅的單純情況,如果不修,以模型船方式停泊在安平港供參觀,對照市府過去信誓旦旦要出航,只會讓台南市顏面無光,丟臉丟到國際去,怎麼善後,考驗市府的決心與魄力。

在前文建會(現文化部)近億元補助下打造台灣成功號,原期望藉由十七世紀台灣船的復原並航行鄭成功過去的足跡,凸顯當時台南府城在大航海時代的國際地位,同時利用船的出訪,扮演文化大使的角色,為台南添文化觀光財,出發點立意甚佳。只是事到如今,隨著主桅的斷裂,美夢成了惡夢,照鑑定結果,若真是設計及建造出問題,則船的修復就不是只有單純的換桅,恐怕必須要有更積極的根本策略才行;再者,台灣成功號出事,在無法得知文化部是否願意繼續提供補助的前提下,市府願不願意編列足夠的預算支持,獨立承擔修復經費,也是一個問題。

如果不修復,僅供參觀、不出航,對市府固然是最簡單的處理方式,但對台南市的聲譽卻不見得是個好事,尤其當初建造時,市府還特地找來國家地理頻道全程記錄,並在亞洲地區三十多個國家播放,藉以城市行銷,若結果卻不是紀錄片呈現的風光,豈非有失台南顏面?這幾天好萊塢製片團隊動象‧影擎( Film Engine)來台南勘景,打算拍一部有關當時的台灣,也就是大員,在十七世紀是如何扮演改變世界歷史重要角色的電影,受到市府熱烈歡迎,不只市長親自出面設宴款待,文化局也不遺餘力協助,並主動通知媒體宣傳;市府既如此重視歷史台灣的影片拍攝,則對台灣成功號的修復就不能漠視,與其當模型船陳列,不如努力把危機化為轉機,讓台灣成功號再現光彩。


 

台灣船夜訓主桅斷裂 入高港體檢

2011.11.30 記者黃微芬、報導
台灣成功號首次進行較長時間的外海夜間航行訓練出師不利,三十日凌晨驚傳主桅斷裂,幸未砸傷船員,文化局經初步了解,船體大致完好、沒有滲水,僅船尾駕駛艙有部分損壞;因當時距離高雄港較近,已緊急駛進港內,目前由高雄港務局、造船廠及設計監造單位了解原因中。

文化局長葉澤山表示,確切原因,一定會給外界明確交代,也會主動向文建會說明,目前只是暫時停在高雄港進行鑑定,了解事發原因,未來還是要把船開回來安平港內進行修復,至於明年的環島計畫就以後再說吧。據了解,台灣成功號是在廿九日晚上七時出港,進行夜間航訓,打算以不張帆、全靠機械動力方式,南航至高雄、屏東一帶海域,去程一切順利,返航時約凌晨三時四十分左右,在高雄外海突然發生主船桅斷裂意外,往船尾方向倒,造成駕駛艙有部分被壓壞,但人員均安。

文化局在第一時間得知消息後,緊急連繫造船廠及設計監造單位前往會勘,為求慎重,目前針對出事還沒有定論,仍在了解中。葉澤山表示,這不是台灣成功號第一次夜訓,之前也曾在台南外海進行約兩小時的小規模訓練,這次預計以十小時為目標,進行較長途的訓練;當晚只有三級風,台 灣成功號可承受六級風力,到底是什麼原因造成主桅斷裂,仍不得而知,有待專家評估鑑定;他強調,台灣成功號今年五月才驗收,目前還在保固期中,該局將俟鑑 定報告出爐後,釐清責任歸屬,再決定後續處理。

蘇俊賓:市府儘速收拾爛攤子

記者姚正玉、吳孟 報導
國民黨立委候選人蘇俊賓 卅日一早接獲安平區民眾反映,前市長許添財重金打造的「台灣船」不見了。蘇俊賓透過市議員盧崑福詢問市府得知,台灣船竟在夜訓時因風浪過大,主桅桿斷裂, 已移往高雄緊急維修。蘇俊賓呼籲,市府思考慮台灣船去留,且儘速收拾爛攤子,不要再重蹈許前市長覆轍。蘇俊賓說,台灣船停在港口內,卻無法駛離,只是一艘「每年要花一千兩百萬元保養維修的裝飾品」。賴清德市府團隊,應該積極思考,台灣船何去何從?

邱莉莉 :府城歷史賣點要珍惜

針對台灣船修復一事,民進黨立委候選人許添財總部發言人邱莉莉議員表示,打造台灣船主要目的是要突顯府城延續開台命脈,以及領先價值和經濟地位,冀望藉此達到凝聚鄉土認同、確立台南新都會的海洋文化首都代表性,這是台南市獨特的歷史賣點,需要各界共同珍惜。

主桅折斷 台灣船何去何從?

記者吳昭明特稿
台灣船主桅折斷,事態頗嚴重,是省思台灣船何去何從的時候了。台灣船的構想主要緣自鄭成功渡海時的意象,決策乃至執行過程,不無可議處。

首先,命名的問題。鄭成功時期,沒有「台灣船」此一稱謂,因為「台灣」是後起的稱呼。再則,當年的戰船並不打造於台灣,此因當時台南一帶難得取到合適的木 料,這也之所以一直到清末,台灣的建材,甚至棺材板,大多從福建進口福杉的原因。既強調複製鄭成功渡海意象,市府打造台灣船之始,曾強調使用昂貴的檜木之 不當。若肯定複製台灣船理由充分,那渡海戰船在福建打造,何不在大陸的造船廠訂製,且比較價廉物美。尤其首航時,邀約大陸配合,由大批帆船陪伴,猶如當年鄭成功渡海盛況,風風光光到台南。不過,凡事牽扯政治的當下,如此場景短期並不可能。

台灣船從決策到目前的呈現有太多可議處,當時的台南市長許添財為何執意打造台灣船?台灣船桅折斷的當頭竟是選戰最後兩週,此一波瀾業已擴散,可能波及台南市第四選區立委選情?甚至成為選戰的「勝負手」?值得觀察。至於後續發展,台灣船從決策到執行的各階段,是否可能涉及不法?除了檢調單位應主動了解,市府亦應考慮將全案移送監察院,並審慎研議,報廢、求償,或長期停靠在安平漁港,作為告誡政治人物和行政人員的負面教材。

鄭成功古船 許欉收山之作

鄭成功古船 許欉收山之作

(2011.10.26 中央社記者黃慧敏台南電)84歲的許欉從事木船建造超過一甲子,在觀看國家地理頻道團隊製播的「鄭成功古船重現」紀錄片後說,這艘船可能是他的收山之作,但如果有機會還是願意繼續為木船效命。歷經3年,由行政院文建會補助、台南市政府辦理的「十七世紀臺灣船復原重現計畫」,現已由國家地理頻道團隊完整製成HD高畫質紀錄片─「鄭成功古船重現」。台灣22日首播。

「鄭成功古船重現」首映會今天在台南全美戲院舉行。監製李美儀表示,本片除了記錄全長30公尺的「台灣成功號」,以傳統華人造船工法,重建仿原尺寸明鄭時期台灣古船的建造過程;同時穿插鄭成功攻克荷蘭人的故事,讓紀錄片更有看頭。許欉專程前往觀賞本片。他一生參與建造的木船多達2、300艘,因而有「木船達人」美譽。台灣成功號吃水量為138噸,許欉說,他建造過最大的木船重達250噸,所以對他而言,建造「台灣成功號」的過程並不太困難,倒是紀錄片中鄭成功的故事相當引人入勝。

台灣成功號是根據台南市政府特別派員到日本長崎縣平戶市松浦史料博物館,以全球唯一收藏的「唐船之圖」畫卷中的台灣船圖為藍本,由陳林福等海洋史及造船史學者專家考證設計,再由許欉帶領多位技藝非凡的造船工匠,遵循藍圖及史料進行施工,以熟稔的工法重現古船。陳林福說:「台灣建造木船最好的師傅集中在台南,而許欉更是箇中佼佼者。船的眼睛還是老師傅親手打造。」

陳林福進一步說,台灣成功號共動用南洋櫸木、香思樹、紅柳桉、黃柳桉5種木頭,而建造木船還必須對木頭特性了解的一清二楚,特別是龍骨部分,只有像許欉那樣經驗豐富的老師傅才能抓到竅門。」許欉則是謙虛說道:「若沒有陳林福的設計圖,船也做不好。」不過,聽陳林福對自己的誇讚,許欉也很驕傲地說:「我做的船絕對不會漏水。」

不過,由於木船師傅凋零,加上建造過程中更改設計,陳林福透露,原本1年可完成的台灣成功號,延宕到近3年才完工。而當今仍在航行的木船一個手掌就可數 完,木船的需求量大不如前。許欉說,「台灣成功號」可能是他參與的最後一個作品,但如果有機會,他說,還是願意繼續為鍾愛一輩子的木船奉獻心力。

台灣成功號船現停靠平港碼頭,船長徐海鵬說,預計11月初駛出安平港外,進行航行訓練。台南市立文化資產管理處處長林韋旭說,台灣成功號在完成航行訓練後,計劃明年環島試航,未來則將沿著鄭成功300多年航行的路線,重新造訪日本到印尼這段海域。

鄭成功古船 國家地理明首播

【2011.10.21 聯合報╱記者莊宗勳/台南報導】國家地理頻道歷時3年完整記錄台南市復原明鄭時代「台灣船」的過程,並敘述鄭成功收復台灣的事蹟,製作成「鄭成功古船重現」紀錄片,昨天在全美戲院首度公開,讓觀眾先睹為快。

明晚9點在國家地理頻道首播後,將陸續在亞洲各國播放,讓更多人見證鄭成功的海洋英姿。國家地理頻道台灣區執行長張鎮安指出,這支紀錄片以高畫質收錄台南市政府「17世紀台灣船復原重現計畫」。

還訪問美國、英國及台灣等多名學者,講解鄭成功如何用台灣船縱橫海洋,改變亞洲歷史。隨著劇情演進,觀眾感受到復原台灣船的艱辛。文化局長葉澤山表示,透過紀錄片,讓大家了解台灣船揚威國際的過程,「我們沒有在大航海時代中缺席」。

 

台灣文化出航 「鄭成功古船重現」首映

 

紀錄片《鄭成功古船重現》昨在全美戲院首映發表,文化局長葉澤山(左四)與各界共同代言宣傳。 (記者洪瑞琴攝)

 

〔記者洪瑞琴/台南報導〕投入一千九百萬元的「十七世紀台灣船復原重現計畫」紀錄片《鄭成功古船重現》,將於廿二日晚上九點在國家地理頻道首播,昨在老戲院全美戲院辦首映發表會,屆時全亞洲卅五個國家,將藉此片共同見證,台灣文化再次揚帆出航。

 

國家地理頻道22日首播紀錄片

 

台灣船復原,要不要裝馬達?螺絲釘、船型弧度與工法技術,建造過程引起歷史學界與船舶工程兩派爭議,紀錄片也忠實呈現。

 

古 商船重建,在材料、船體結構、船工技術與木材原料上,都應儘可能與鄭成功商船一模一樣,造船工隊仿古使用牡蠣殼燒灰成粉加上桐油,調成十七世紀的自然「矽 利康」,但古今木料質量不同,需要改變設計結構,卻又成為一大挑戰,製作團隊並運用大量動畫科技,模擬十七世紀台灣船精良造船技術。

 

國家地理頻道台灣區執行長張鎮安表示,除了重現古船過程外,並揭開鄭成功船隊驅趕歐洲殖民者,改變亞洲歷史的重大關鍵,跨國訪問台、英、美、中等多位學者專家。

 

首映會邀請民代、文化等各界參與,文化局長葉澤山表示,由於前市長許添財與市府文化團隊共同努力推動台灣船,才有今日的揚帆。觀片民眾多肯定紀錄片從歷史角度,闡述鄭成功史蹟,但也有人認為,建造細膩手法的著墨,少了呼應台灣精神,看得不過癮直呼「可惜」!

 

台灣船不借「花漾」拍片? 市府否認

 

〔記者洪瑞琴/台南報導〕市議員唐碧娥昨批文化局,大卡司電影「花漾」想來台南拍片借台灣船,贊助經費一百八十萬元,北高兩市搶拍競價都喊到八百萬元,南市「以小博大」行銷城市觀光,竟談上六個月仍不肯,「真不知在想什麼」!

 

市 長賴清德強調,出借台灣船絕對沒問題,為支持各項影劇產業到台南拍攝,市府也成立「影視拍攝資源中心」,許多劇組正合作中,南市以城市歷史文化自信吸引, 但城市間若要以「出價」爭取電影團隊來取景,他不認同;賴清德也透露,導演魏德聖將斥資十億元回台南麻豆拍攝西拉雅人故事。

 

文化局長葉澤山表示,台灣船將展開航訓計畫,場景開拍也牽涉人物力與經費配合,借船日期待協商中,並未拒絕。唐碧娥表示,「花漾」號稱台灣第一部以航海為背景的驚悚文藝電影,演員敲定言承旭、陳妍希等當紅偶像,商借台灣船,僅修改外觀配色成「海盜船」,加裝雕刻飾品,只在安平港內搭浮動碼頭以利拍攝、不出海,戲拍完也能復原。

 

唐碧娥以「痞子英雄」、「不能沒有你」,韓國「冬季戀歌」、日本「阿信」為例,影視產業讓地方躍上大銀幕,宣傳旅遊觀光效果很棒的「城市行銷」手法,南市高姿態,讓人感覺很差,以後哪個導演還想來台南取景拍攝?如何為台南行銷觀光?

幽靈船? 台灣船沒航訓難出航

 

耗資億元打造的「台灣成功號」台灣船,停泊安平港邊。 (記者洪瑞琴攝)

 

〔記者洪瑞琴/台南報導〕南市耗資億元打造「台灣成功號」台灣船,傳出航訓計畫不順利,文建會打算收回補助經費,文化局昨日表示,先前得標工作團隊執行不力,重新招標將由新團隊接手,讓台灣船海上測行,「至少能在安平港內航行」。

 

由 於上週才產生新團隊,原訂明年三月的航訓計畫執行期限被迫延到明年五月,文化局打算爭取保留相關預算,文建會第三處處長許耿修無奈地表示,台灣船補助經費 是建國一百年系列活動,補助一千一百萬元,希望把錢花在刀口上,能夠展現亮麗成果,年底若無法完成,能否保留預算,「變數很大」。

 

台灣船是全台首艘大型明鄭時期復古木造船,去年底首航鹿耳門,重現三百年前鄭成功登陸開台歷史意義,由前市長許添財主持啟航儀式,並邀國際名導李安一起登船見證,場面盛大。

 

配合建國一百年系列活動,市府爭取文建會補助後續計畫經費,包括航訓計畫、海神信仰、藝文展演等台灣船主題活動,市府還打算親善航駛離島或環島,結果曾與台灣船相會的「蘭嶼拼板舟」已完成渡洋環台壯舉,台灣船仍停在安平港,外界質疑浪費公帑,恐成「幽靈船」。

 

文 化局說明,原本招標航訓計畫六百萬元,包括出海航訓、導覽展示等工作內容,可是第一次得標團隊未依航訓計畫服務建議書時程,展示導覽也沒進展,甚至依規定 必須有三名船員、船長與輪機長各一名,五月十六日簽約,拖到七月四日才向高雄港務局報備,明顯履約缺失,因此九月初已通知解約。

 

文化局不諱 言,台灣船重達一百三十八公噸,國內無大型操帆木造船經驗,不能毫無培訓準備就貿然出洋航行,這次航訓計畫新得標團隊曾有駕駛廿多公噸重木造船從海南島經 長江,再越過台灣海峽到基隆實旅,希望未來航訓行駛,台灣船在海岸現英姿,還有光雕設計,港內夜間航行成新視點。不過,即使航訓計畫如期完成,未來如何 「養大船」,市府仍得傷腦筋。

 

 

台灣船負擔重 擬包船加減賺
【2011.06.19 聯合報╱記者邵心杰/台南報導】

台灣船每年營運費用約需1千萬元,市長賴清德日前在市政會議上形容,台灣船後續營運「是一個既美麗又沉重的負擔」;文化局長葉澤山說,台灣船除友誼出航外,也將輔以客製化服務,酌收費用補貼支出。

賴清德說,台灣船在縣市合併後成為市府財產,後續營運是個既美麗又沉重的負擔。他提出客製化服務的構想,可研擬「登陸古戰場」節慶方式,配合鄭成功文化節定期演出,吸引更多觀光客。

文化局長葉澤山指出,台灣船營運費用對文化局是沉重負擔,規劃委外經營,周六、日為主,比照古蹟收費標準,開放民眾登船參觀。

同時,台灣船將推出客製化服務,如中秋、七夕或情人節等特殊日子或節慶,提供遊客出海,欣賞海景,若有公司企業要慰勞員工,可以包船舉辦尾牙餐會,或配合拍婚紗等,再依各類服務,酌收費用,細節仍待進一步研究。


 

台灣成功號 本周六首航
2010.11.30 完全仿照鄭成功來台駕駛古船製造的「台灣成功號」,本周六將首航,仿當年鄭氏從鹿耳門溪口登台歷史場景,當天並有盛大的起錨與接駕儀式,歡迎民眾前往參觀。台南市長許添財昨天表示,「台灣成功號」首航已被列為民國一百年慶祝計畫一部分,明年將航行環台一周,之後將再前往鄭成功的日本出生地平戶,與生長地大陸泉州南安,再依循300多年前來台的路線,從廈門到金門、澎湖,最後再回到台南,緬懷鄭氏開台精神,未來將做為台灣的文化親善大使。

船隻目前做最後的測試與演練,12月4日將先奉迎六合境廟宇的延平王金耳及媽祖登船,駛往鹿耳門則有漁船、蚵船及小學生駕駛的入門型帆船等迎接,最後再由鹿耳門鎮門宮接駕。隔天在安平港臨時碼頭,另有台灣船一日生活文化體驗活動,報名已額滿,將實際登船體驗。

 

台灣船無照首航 造船主挨罰
2010.12.22 記者姚正玉、黃微芬/南市報導
台灣船於十二月四日由市長許添財領軍,風光首航鹿耳門溪,但造船業主卻被處罰。台灣船還在試車階段竟首航出港且沒有事先申請,造船業主日前遭高雄港務局安平分局依船泊法開罰六萬元。二十一日,市議員李文正要求取消罰款,以免貽笑國際。 台灣船是市府以七千一百九十八萬委外建造,預定明年一月三日交船,目前台灣船仍在完工試車階段。四日由市長許添財主持首航典禮,國際大導演李安全程參與, Discovery國家地理頻道全程拍攝紀錄片將在日後播出,場面十分轟動。

然而,台灣船竟然還沒有取得安全證明、遊艇等出廠證件,目前仍在試車階段,市府卻搶先舉辦首航。當天出港首航鹿耳溪也沒有申請出港,而且船體僅容許一、二十人,但當時載了四十多人,造船廠林姓業主也很意外。

林姓業主指出,活動由市府文化觀化處主辦,他事先根本不知道活動內容,且文觀處表示會辦出港申請,沒想到活動辦這麼大,難怪「樹大招風」引來港務局的注意。由於目前船還沒有完工交給市府,「帳」當然就算在他頭上。

李文正指出,政府應積極鬆綁法令,鼓勵民間從事海洋休閒活動,才可帶動地方發展、增加商機,政府若「鎖國」,即使投入再多的硬體建設也是枉然。 文化觀光處表示,詢問造船廠,並未收到任何開罰公文。至於「無照」,文觀處坦承當天是以試航許可出海,並非正式執照,但已要求造船廠向相關單位報備,文觀處表示,「台灣成功號」明年才會拿到執照,在此之前確屬「無照」狀態。試航並沒有明確規定搭載人數限制,所以沒有「超載」的問題。

台灣船下水 明年首航日本平戶
2010.05.02 記者黃微芬/南市報導
台南市政府打造的十七世紀台灣船,一日依安平古禮隆重舉行下水典禮,吸引不少民眾前來見證這歷史性的一刻;台南市長許添財重申,台灣船復原過程中,所有的人都非常用心、謹慎,代表台灣人的精神,台灣船是台灣人的驕傲與光榮,明年此時將首航鄭成功的出生地─日本平戶。

下水典禮一早七時即由許添財親至延平郡王祠恭請延平王聖駕,之後再至媽祖樓邀請媽祖一起來到現場。十時三十分由許添財、警察局副局長殷金磬、憲兵隊隊長謝振國及文化觀光處處長劉怡蘋分別恭請延平王、甘輝將軍、萬里將軍及媽祖金身,在下水前上船為台灣船祭祀祈福,祈求航行順利。隨後依照安平在地古禮,為台灣船進行揭船眼儀式、由船上灑下已祭拜祈福的紅龜粿、糖果等贈予民眾,賜福民眾平安健康。

下水時刻一到,台灣船在工作人員的推動下,緩緩自船廠下到水中,完成下水儀式的一刻,大家都非常感動,期望台灣船平安順勢航向國際,帶領大台南一帆風順。
配合台灣船的下水,現場鑼鼓喧天、放鞭炮,相當熱鬧,文建會亦委請國立台灣歷史博物館長呂理政代表主委前來觀禮,國家地理頻道也在場全程拍攝記錄,未來台灣船建造過程將在全亞洲地區播放,宣揚台灣人的驕傲。目前台灣船由於尚無動力設備,昨天的下水是由三艘工作船協助進行,其中兩艘是拖和拉,另一艘是護衛;在完成下水後,預計將進行為期一週的相關測驗。

台灣船拖帶航行成功
2010.05.11 記者翁順利/南市報導
市府仿照明鄭時期主要船舶樣貌打造的「台灣船」,五月一日下水後,持續在安平港內進行帆具整理、傾斜試驗、甲板與船艙水密試驗,都獲得測試通過,由於靜置在港濱歷史公園旁的臨時碼頭,文化觀光處特別張掛紅布條嚴禁民眾靠近,仍吸引到公園休憩民眾就近觀賞。連日來更有多輛載運大陸觀光客的遊覽車,專程到場拍照留念,大家緬懷當年「台灣船」往來台灣海峽兩岸的情景之餘,對於如此窄小的船身居然能穿越一百五十浬的海域,都紛紛感到不可思議。

造船單位當然對造價五千五百萬元的台灣船是否安然行駛於寬闊的海洋也有存疑,昨天執行拖帶航行的作業時,小心翼翼,並全程攝影存證,歷經兩個多小時的準備,才由漁船以纜繩將船身拖離碼頭,昨天港域風平浪靜,航行速度依然極為緩慢。台灣船黑紅白三色相間的船身,在港區內一邊吐著水柱,一邊操練直行、轉彎、後退、橫移的基本功,狀況極為正常,但尚未張帆,旁觀民眾還很難體會到乘風破浪的「威風」場面。

又稱「戎克船」的台灣船,還將到外海試航,待安裝動力及衛星導航設備,明年首航鄭成功出生地日本平戶,以後不但航行於安平、澎湖、金門之間,甚至計畫循三、四百年前台灣經貿足跡,遠航到日本、新加坡、東南亞各國港口,成為府城文化觀光的親善大使。

台灣船亮相 複刻鄭成功精神
2010.04.23 仿造三百多年前鄭成功來台時駕駛的戎克船建造的「台灣船」昨天首度開放登船亮相,5月1日下水,預計明年將航向鄭成功的出生地日本平戶市,當地並將配合舉辦歡迎儀式。

推動台灣船建造的台南市長許添財昨天非常高興地登船參觀,認為台灣船彰顯鄭成功開台的精神,表示未來船隻將前往日本、大陸等國家,做台南的文化觀光大使。台灣船97年底動工建造以來,總建造經費8000萬元,建造過程開放,昨天首度開放登船,讓它接近完整的模樣曝光,船長30公尺、船寬7.6公尺,雙桅桿。昨天登船參觀者都覺得船隻與現代的船隻看起來不一樣,相當雄偉,可想像鄭成功當年帶領船隊橫越險惡的黑水溝來台,讓敵人  的豪情。

設計船隻的聯合船舶設計中心專案經理陳林福表示,船隻雖然仿古圖建造,但考慮到人力問題,採用新式的動力,只要有12人就能操作。台南市政府從92年起舉辦鄭成功文化節活動,今年配合台灣船下水,也舉辦一系列與鄭成功有關的活動,主題訂為「城市的榮光」,希望藉著活動讓市民以身為台南人為榮。

活動明天起到5月16日,包括4月29日在延平郡王祠舉辦紀念大典,4月29日到明年3月31日在鄭成功文物館舉辦的「薪火相『船』、航向未來」特展,台灣船下水典禮與晚會及海洋台灣論壇。其中相當有趣的活動是5月8、9及5月15、16日連續兩個周末舉辦的「尋找天地會的足跡」活動,由知名的文史工作者王浩一策畫,帶領參加者體驗天地會草創者陳永華創立的各項祕密儀式。


 

台灣船定位棘手 決以遊艇申造

2009.06.25 記者黃微芬/南市報導
台南市政府打造台灣船,造船進度已將一半,但因由原先規劃的展示船變成動力船,將來還要航行至大陸及日本,導至船的定位至今不明,還沒申請船舶建造,文化觀光處廿四日召開推動小組會議,希望集思廣益解決此一棘手問題,最後決定以「遊艇」由市府向交通部提出申請。

昨天會議下午二時在台灣船造船工地召開,由文觀處副處長劉鎧喧主持,與會成員除了推動小組委員外,高雄港務局分平分局及漁業署也派代表參加。「十七世紀台灣船復原重現計畫」是市府今年的施政大事,先前已轟轟烈烈舉辦安龍骨、封板儀式,向世人宣告市府復原古船的決心,依目前進度,預計八月廿七日可進行封甲板,接下來是船椲及風帆的安裝,施工過程一切順利;但船都已造了一半了,市府卻至今還沒提出新建船舶的申請,遑論是獲得核准,原因就卡在定位問題,令文觀處十分頭痛。 

依規定,新建船舶不是須經交通部核准就是漁政主管機關農委會,但台灣船不在交通部所訂的船舶五大分類中,若以漁船申請,將來沒有捕魚的事實,也怕落人「市府帶頭違法」的口實。一度有委員提議,台灣船要合法航行,既然依現行法令有適法性的困難,不妨以「專案」方式申請;經過一番熱烈討論的結果,基於現階段法令對「遊艇」的規範較模糊,討論空間較大,最後決定以「遊艇」建造提出申請,一旦獲得通過,台灣船將是國內最大的「遊艇」。

鄭成功神像坐鎮 焚香祈福 復原古戰艦 台灣船安放龍骨
2009.02.16 全台第一艘原尺寸、古法打造的明鄭時代戰艦「台灣船」,十五日在台南市舉行龍骨安放大典,預定十五個月後完工下水。文建會及台南市政府希望藉重建鄭成功武裝商船,重現大航海時期的台灣海洋文化。

由文建會全額補助八千萬元所打造的台灣船,主要參考日本平戶市收藏的一七○六年清朝康熙年間文獻資料。全長廿九點五公尺、面寬七點二六公尺、艙深二點八公尺,全船以檜木製造,重約三百公噸,船上無動力,僅靠風力行駛,可載運百人。

台灣船龍骨安放大典昨天上午在台南市林默娘公園旁舉辦時,吸引大批中外媒體參加,連國家地理頻道也派人到場拍攝。市府還特別從延平郡王祠請出鄭成功神像在場坐鎮,以示隆重。伴隨著十鼓擊樂團的磅礡鼓聲,台南市長許添財帶領來賓向鄭成功神像上香祈福後,先在船首綁上紅彩球,象徵吉祥好兆頭,再於船首放上金牌、船尾放銀牌,象徵日月合明。至於最重要的龍骨安放程序,則由造船廠的老師傅親自操刀,現場氛圍彷彿又回到古戰場。 
市府文化觀光處長許耿修強調,台灣船以一比一的比例,復原鄭成功時代船艦,不僅一刀一斧都是歷史紀錄,更締造國內古船文化資產復原的第一例。

他還指出,「十七世紀台灣船復原重現計畫」,去年九月公開招標,由松林造船廠取得承製權。造船期間,除船隻建造過程開放民眾參觀,連安放龍骨、立桅、下水、試航、交船等重要節點及鄭成功文化節,也都將辦理慶典儀式,全案預計歷時十五個月完成。

〔2008.12.17 記者洪瑞琴/台南報導〕為重現鄭成功時代航海文化,發展文化觀光產業,市府打造17世紀台灣船,前後努力4年終於動工,將投入7200萬元建造費,並結合產官學界成立推動小組支援參與,對府城而言,是項使命與挑戰。

這項計畫主要重現明鄭時期貿易商船原貌,為全國首例以1比1方式復原鄭成功時代船艦,最早由前教育部長吳京倡議,市長許添財認同並全力催生。然而古船建造經費龐大,文化觀光處百方尋覓合作金主,期間找過奇美、長榮海運、陽明海運等大企業均未如願,最後獲中央同意,在安平港歷史風貌園區計劃經費「擠」出一筆錢自己做。

民間投資意願缺缺,主要考量商業效益,但市府以文化使命自許;市長許添財強調,鄭成功率領船艦擊退荷蘭人,改寫亞洲歷史,讓台灣躍現國際舞台上,這艘船的重建,一斧一刀都是歷史,證明南市突破觀念、重視文化財,也寫下台灣的創舉。

然而,重建古船不單是實體標本,市府打算讓台灣船扮演城市親善大使,航行澎湖、泉州、日本平戶等處鄭成功足跡,只是傳統木船與現代航行設備如何接合,船隊整備與啟航資金也都沒著落,到時候「造了船、動不了」,只能當「船博物館」。

文化觀光處長許耿修表示,為重現古船面貌與精神,已決定不加設現代航海動力,如古時依賴帆風航行,只在底艙安裝馬達,於離、靠岸沒有風力時作為輔助動力,此外,也將組訓一批水手熟悉操航,未來出航沒問題。許耿修說,建造過程有歷史紀錄價值,將與國家地理雜誌或Discovery接洽合作拍攝,未來透過全球頻道播映,有助國際宣傳行銷。

台灣船預計15個月完成,建造基地位於林默娘公園停車場旁的公五用地,未來船塢開放參觀,並結合安放龍骨、立桅、下水、試航等重要節點活動,為台灣船的誕生預告宣傳。承造的松林造船廠總經理林三進表示,船廠早有複製古代木帆船經驗,並邀資深老師傅諮詢指導,工程技術沒問題,但要趕在明年底下水試航,相關申航程序須市府配合協助才行。

喜見重造古船 學者︰別急就章

〔2008.11.24 記者洪瑞琴/台南報導〕現任教宜蘭社區大學、深研古船歷史文化的曾樹銘,舉瑞典仿古商船「哥德堡號」為例,原預定3年籌建計劃,歷時10年,才於2006年完成重航中國壯舉,連鐵釘、索具都經考證才手工打製,他認為台灣船建置計劃顯得急就章。

17世紀台灣船復原計劃,市府結合專家學者考證文獻史料,主要根據日本長崎平戶市松浦史料博物館典藏史料的「台灣船」圖卷,將建造一艘全長30公尺、寬7.6公尺、高26公尺的古船,主體採木材建造,約有200噸船位。

曾樹銘認為,古船復原早在國際上獲得重視,台灣標榜海洋精神,重建台灣船理應視為「文化國寶」,由中央跨部會執行,可惜國家不重視,由地方政府來做,南市有魄力推動很可喜,這既是難得機會,也花費人民的錢,就多思考好好做,否則國內難再有復古船機會。

成大系統及船舶機電工程系副教授陳政宏表示,傳統木帆船複製技術沒困難,古代可以航行,現在也是行得了,只是現代有保障安全航行的相關設備法令要求,古代則沒有,最簡單例子就是左右側須有燈號,如何精心隱藏外型,才不致影響傳統古船原貌,需要巧思設計。

陳政宏表示,古船復原大都循索古圖繪貌作實體重建,國內這方面資料典藏與研究,不像其他國家收集留檔多,因此藉由這次台灣船重建過程,結合歷史文化、造船航海與技術工程跨領域合作,有助學術研究與與歷史文獻考查,意義深遠重大。

打造17世紀台灣船 開放參觀

【2008.11.24 聯合報╱記者鄭惠仁/台南報導】 

歷經4年的台南府城「17世紀台灣船復原重現計畫」造船及展示平台動土典禮,昨天在林默娘公園旁舉行,預定1個月內完成平台,3個月後開始打造古台灣船,建造過程開放參觀,將成為重要觀光景點。

文化處長許耿修表示,4年前市長許添財指示要復原台灣船,經過學者專家幫忙與規劃,終能完成投標、簽約進而興建。這艘船儘可能遵行古法、符合現代航海安全標準,能出港到達鄭成功足跡所到之處。

許添財說,重建鄭成功擊敗荷蘭船的台灣船,早在13年前就有學者專家提出,能重建台灣船要感謝已故前教育部長吳京。許添財說,5年前吳京來訪,希望市府能研究鄭和下西洋,他提出何不研究鄭成功時代的戰船?因吳京表示成大早已有教授研究,才興起建台灣船的念頭。

許添財說,荷蘭為發展觀光興建荷蘭古船,丹麥則建造古海盜船,台南市政府興建打敗荷蘭船的古台灣船,除具觀光價值,更有歷史意義。這項工程由台南市安平區的松林造船廠得標,該廠表示,將結合安平的船廠新港興、新海豐及南台造船廠完成這項高難度工程。

中央研究院研究員朱源浤表示,重建的台灣船是武裝商船,代表中華民國台灣的精神在經濟上、國防上都武裝起來;未來台灣船要把文化帶回中國大陸,把經濟帶向中國大陸,讓大陸跟著台灣,讓他們走向全世界;周遭環境希望能重建,落實展現古代風貌,讓府城的觀光走在最前頭,走在中國前面。

相連文章

臉書留言

一般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