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麻、頭暈、肩頸酸痛、後頸熱漲感、坐骨神經痛 可熱敷頸椎、針炙、按摩改善
久坐不運動 手麻、頭暈…坐骨神經痛 熱敷頸椎
CDNS記者黃興文/台北報導2016-05-19
坐骨神經痛非老年人專利,患者年齡有逐年下降的趨勢,大多與久坐、姿勢不良、不運動有關。一名39歲男子因工作久坐辦公桌加上不愛運動,某日突然出現手麻與頭暈的情況,醫師表示,若是形成坐骨神經痛,其源頭可能是頸椎,這時可以熱敷頸椎,抬頭收下巴,讓頭部重心落在身體正中心用以改善坐骨神經痛的症狀。
開業中醫師賴睿昕表示,許多上班族因久坐打電腦,長時間姿勢都固定加上不喜愛運動而引起背痠痛或是腳麻等問題,至門診檢查才知道是脊椎長時間受到壓力造成椎間盤破裂,軟骨突出壓迫坐骨神經所導致的疼痛。
她指出,一旦出現手麻、頭暈時,首先注意頸部的問題,因為頸椎各有2條頸動脈與脊椎動脈供給腦部血液,熱敷脖子是可以促進血液的流通,而頸椎是有曲度的,姿勢不良低頭或前傾太久,都會將頸椎拉直造成疼痛,有的時候,還可能會影響腰椎造成腰痛,因為腰部要去幫忙平衡頸部被拉扯的力量。
這時可能會加重腰椎壓迫坐骨神經,形成坐骨神經痛,在中醫來看其實就是膽經出了問題,其源頭竟然是頸椎,所以熱敷頸椎,抬頭收下巴,讓頭部重心落在身體正中心也可改善坐骨神經痛的症狀。賴睿昕提醒,不論是西醫骨刺切除手術,或是中醫針灸推拿,患者痊癒後仍要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矯正正確的坐姿,不然復發的機率還是很高。
家事操勞 肩膀悶痛
記者翁順利/台南報導2016-05-19
成大醫院復健部主治醫師謝宜潔建議肩膀痛,可採用抬高手臂的簡易自測方式,辨明病因。(記者翁順利攝)
「我的肩膀悶痛已經半年了,怎麼都不會好,是不是五十肩呢?」6成的中年民眾常會被肩膀疼痛所困擾,以為自己老化,成大醫院指出臨床病例顯示大都是家事操勞所致,調整作息,搭配復健,即可矯正。成醫復健部主治醫師謝宜潔根據指出,一般民眾在中壯年之後肩膀疼痛症狀,長達1、2年,往往說不清楚什麼時候開始痛的,以致日常生活造成重大影響。
肩膀疼痛的病因多達4種,民眾常會以為是最常聽到的俗稱五十肩、冰凍肩的沾黏性關節囊炎,起因為糖尿病或外傷連帶的姿勢不良所致,而認為是老化的現象,謝宜潔表示,臨床病例卻以肩峰下滑膜囊炎居多,常見於需反覆做手臂高舉過頭或是家庭主婦身上。
這兩者的症狀類似,容易混淆,但若自我檢測,即可分辨,例如在外力協助下,仍無法高舉手臂,多為五十肩,反之較可能是肩峰下滑膜囊炎,也可以自己實施抬手、扭手測試,無法順暢時,就須就醫檢查清楚。
肩關節疼痛與肌腱病變的治療,除使用口服或注射止痛劑或非類固醇消炎止痛劑外,還可配合包括儀器及運動的物理治療,以維持關節活動性及加強肩關節周邊肌肉力量,減輕疼痛、增進肌肉力量、改善關節活動度及提升局部血流,可使受傷的肌腱儘速癒合。
謝宜潔提醒指出,每個人都應衡量自己的能力,不要經常持拿超出自己可以負荷的重量,並要適度做肩關節運動、肩關節肌力訓練,避免不當姿勢,保護肩關節不易受傷,才是肩關節的保健妙方。
防治風寒:風府配風池為人體築起一道堅實的「防風牆」
針對疾病:防風邪、寒邪
適宜人群:健康人群
操作方法:用食指和中指分別按住風府穴和風池穴,用力按揉100次,至有酸脹微熱感即可。每天重復2~3回,長期堅持。
中國有句俗話,叫做「神仙也怕腦後風」。為什麼這麼說呢?我們的先輩認為,「風者善行而數變 百病之長也」。也就是說,風邪是導致百病的罪魁禍首。「風為陽邪,其性輕揚,頭頂之上,唯風可到」,風邪可謂是無處不在,無孔不入。而後腦又是最薄弱的地方,風邪很容易從此處侵入人體的內部,輕則傷風感冒,嚴重時會導致中風癱瘓。所以,我們平時一定要注意對頭部的保暖。這除了要求我們出門要戴上帽子和圍巾外,另外還要多按摩風府穴和風池穴。
風府穴可謂是人體最薄弱的受邪之地了。順著脖子的正中線往上摸,可以摸到一個「坑」,風府就躲在這個坑裡面。這個地方平常一定要保護好。因為風府穴位於督脈,我們前面說過,督脈總督全身的陽氣。如果風邪從這裡進入人體,就會使陽氣受損,從而出現頭痛、惡寒(即怕冷、畏寒之症)等症狀。這個穴位,我們除了要做好保暖工作,防止其直接受風寒侵襲外,平常還要多按摩,以刺激體內的陽氣,這樣對防治因風寒而引起的頭痛、頭重有很好的功效。風池穴。對於這個穴位,你肯定不會陌生吧?它與風府穴相平,位於後頸部、後頭骨下方,兩條大筋外緣的凹陷處。風池位於膽經上,此處也不可受風,否則人就會出現口苦、目眩等不適症狀。而按摩此穴,有疏散風邪的作用,從而預防感冒。那麼如果已經感冒了怎麼辦呢?按摩此穴也是有效果的,因為這個穴位還有通竅的功效。根據我多年來的臨床總結,若無感冒先兆,按壓此穴時酸脹感並不明顯。如果酸脹感較明顯,說明你離感冒不遠了,此時應得勤加按摩。
其實不僅僅是感冒患者,這個穴位在日常生活中的保健效果也是很好的。比如你平時看書或電腦時感到頭頸部不舒服了,按按此穴就可以快速消除疲勞,讓你神清氣爽。
既然風府和風池穴有這麼好的功效,我們平常可得勤加照料。古代醫者認為,「風府、風池尋得到,傷寒百病一時消」。也就是說,平常多按摩這兩個穴位,就可以起到抵禦風邪侵襲的作用。對於那些抵抗力弱的老年人來講,每天抽出幾分鐘的時間來按摩這兩個穴位,那麼感冒、頭疼基本上就可以與你絕緣了。按摩時,可用食指和中指分別按住兩穴,用力按揉100次,至有酸脹微熱感即可,每天重復2~3回。
再教你一個抵抗風寒的辦法,就那是出門時圍條圍巾。你可別小看這個看似不起眼的動作,它除了讓你更美外,還有著很了不起的養生功效呢!用圍巾圍住脖子,再將後面的一頭搭在背上,可以同時護住風府、風池和風門三個穴位,這就相當於給身體築起了一道屏障,把風寒擋在體外了。選擇圍巾也有講究,以羊絨圍巾為佳,其舒適度及保暖性都比較好。還有一點可別忘了,風是無孔不入的。晚上睡覺的時候,頭不要朝著窗口,因為就算有窗簾遮擋,風還是可以透過窗縫進來,夜晚的風更是傷人於無形呢!
【翳風穴】小開關‧大功效
現代人久坐、少勞動、用腦過度因此頭部血液循環不良,隨之而來的是頭痛、脖子僵硬疼痛、眼睛乾澀、視力退化、耳鳴、失眠等症狀或產生身體某區塊疼痛感。『翳』,原指羽扇,有「遮蓋、掩蓋」的意思。穴在風池之前耳根部,爲耳垂所掩蔽。顧名思義,翳風能夠對一切「邪風」導致的疾病有效,即「善治一切風疾」。
穴位作用:翳風穴具有活血祛風通絡,通竅醒神之功效。
取穴方法:翳風穴屬手少陽三焦經。位於耳垂後方耳後高骨和下頜角之間的凹陷中
適用症狀:
‧失眠、頭痛、偏頭痛、暈眩
‧眼睛乾澀、飛蚊症、眼盲、近視、遠視、斜視、眼皮跳、眼痛、眼凸
‧耳鳴、耳癢、耳濕、耳聾
‧口眼歪斜、顏面神經麻痺、癲癇(羊癲瘋)
‧鼻塞、鼻竇炎、鼻子過敏、鼻涕倒流
‧口齒不清、牙痛、舌頭麻、三叉神經痛、顏面神經麻痺
‧憂鬱、腮腺炎、青春痘
‧中暑、休克、腦中風、癡呆、腦震盪
‧腦癌、口腔癌、鼻咽癌、舌癌
‧任何作用在頭部的症狀均適用之
操作方法:
1. 按推手法:按、揉、推法。
2. 使用工具:右穴用右手、左穴用左手
3. 手成握拳狀,食指彎曲拇指按住食指(參考圖示),緩緩頂住穴位,上下推揉30次,續數秒,再換邊操作力道不可過輕,會產生疼痛感,但以身體能接受之原則,每日三次以上,直到痛感消失為止。
4. 症狀嚴重者操作過後須使用熱源(乾式)溫敷。
翳風穴不但可以用來治療,還可以用來預防和診斷疾病以及判斷病情的加重與否。依據按推此穴位時產生的痛感,可以用來判斷症狀的嚴重性。當按推翳風穴時產生的痛感越重也代表筋傷越嚴重,持續操作可改善頭部氣血循環。
臉書留言
一般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