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南自轉人生:和光接物環境建築設計

黃介二、鍾心怡──落地生根的建築風景

 

陽光灑進台南開山路的寧靜巷弄中,和光接物不甚起眼的木製招牌掛在民居矮牆上,這棟有著綠樹庭園的老屋是建築師黃介二和鍾心怡夫婦倆在台南落腳生根的地方,內斂簡單卻讓人感到無比舒適自在。

黃介二在宜蘭著名的「黃聲遠建築師事務所」任職多年,因為和遠在新竹工作的鍾心怡長期分隔兩地,因而心中萌生找個「能夠共同生活的地方」的想法。新竹的生活步調太快太緊張、宜蘭又多雨;因而氣候舒適宜人、有著緩慢生活步調的台南,便成了兩人心中的最佳選項

 

和諧共生,尊重老屋既有風貌
搬到台南後,在朋友牽線下覓得這棟老屋,就此在台南紮根。後來在因緣際會下,更租下了隔壁原為中藥廠房的老屋空間,整理成工作室;有了更大的空間也更能接引更多同儕與晚輩一同來打拼。「感覺是房子在找人,不是人在找房子。」黃介二說,總覺得不是他們在找房子,冥冥之中是這些房子在找適合的主人,讓久無人居的老屋,又重新恢復了昔日的熱絡與生氣。

接手這些老房子後,黃介二堅持不在空間使用上做過多的整修和改動。「房子原來是什麼樣的機能,就該做什麼樣的使用,才能得到最好的發揮。」黃介二以原先是中藥廠房的空間為例,如果拿來作為住宅可能不是一個太舒適的空間;但作為工作室就很理想。在兩棟房子間有堵磚牆,原本也可能為了方便出入而拆除,但黃介二惜念著這棟老屋的一磚一瓦而決定保留下來,另外在二樓架起了天橋作為兩棟房子間的連絡動線。黃介二說,使用者應該用更謙卑的態度面對老屋空間,尊重房子原本樣貌並與之和諧共生,欣賞當中的細節,領略起造之初先人的智慧

 

在建築設計中,融入在地生活感
移住台南伊始,最大挑戰是:幾乎沒有南部的委託設計案;這一度也讓他們懷疑是不是能在台南生活下去。「畢竟到了這個地方人生地不熟沒什麼人脈,我們也不是喜歡交際的人。」這樣的狀況一直到了最近才略有改善,但到目前為止,支持事務所的主要客源,還是以原來新竹所累積的人脈為主。

既然客人大都不在台南,移住台南還是有意義的嗎?「生活的樣貌會影響我們怎麼看待自己的設計,以及對於空間的想法,台南獨特而緩慢的生活氛圍,更能讓我們設計出具生活感的建築。鍾心怡說,在北部客人的生活節奏大多緊張而匆忙,這些具有「台南味」的設計剛好可以提供給這些客人一個生活上的緩衝。打造出一個讓自己慢下來的地方,藉此療癒疲憊的身心。黃介二說,他們在設計上不求快,往往會深入地了解案主的生活背景後,才會替客人打造一個有溫度的生活空間。正如同「和光接物」在網站上所揭示的宗旨:「創造出簡單樸實的價值,創造出身心自在的空間。」在台南這塊土地上所體驗到的一切,也正是「和光接物」得以戮力實踐這個目標的養份。

「在台南的新生活或多或少會遭遇到困難,但只要打從內心篤定要在此地落地生根,這些問題總會在無形中慢慢解決。」自認有些隨遇而安的黃介二,帶著謙和而溫暖的笑容悠悠地說出這句話,這也是所有移住者的內心寫照吧,在這個午後和煦的陽光下,我默默的這樣想著。

到台南展開新生活的123種方式
是什麼動機讓你們移居台南?
—過去曾經在台南生活過留下很不錯的印象,剛好鍾心怡也想回成大進修充電,就決定先搬到台南,後來也一步一步地在這裡落地生根。

 

移居台南,你們是怎麼調整心態的?
—台南的生活節奏比較慢,自己也要跟著慢下來。即使到了現在,在每回從北部回到台南的時候,還是要花一點時間適應快慢之間的落差。

 

如何和這個城市產生連結?
—台南的空間尺度是一個很適合走路散步的地方,因此沒事的時候就喜歡在附近的巷弄裡走走,享受這個城市特有的空間氛圍。

 

 

 

採訪—鄭仲堯  攝影—簡豪江

本文選自LaVie出版書籍《台南自轉人生》,更多精彩內容請點選→《台南自轉人生》

相連文章

臉書留言

一般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