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城故事1-保安路新謝宅 有家的感覺

  • 2011-03-26
  • 中國時報
  • 陳志東/台南報導

 

儘管負債累累也要保存家族記憶的代表是「謝宅」。絕大多數親戚都世居於台南中西區的謝小五現年30出頭,年輕時到澳洲攻讀企管六年,約三年前回到故鄉,卻發現記憶中的老屋正在快速消失,那感覺就像生命中的一部分被人打碎奪去。謝小五說:「光最近兩個月,就我知道的,又已經拆掉十棟。」

■老屋改造 比蓋新屋難

沒能力搶救所有老屋,「但至少要保留自己的家族記憶」。於是回鄉沒多久,謝小五就找來懂藝術或念建築的朋友,開始改造自己從小成長、但現在家人都已搬出的西市場老宅,花了十個月讓其變成可供遊客住宿的空間。

老屋改造比蓋新屋更困難,格局的限制、建材的取得都是挑戰,「但最難的是老師傅正在快速凋零」,謝小五說,這年代的師傅還有誰能在凹凸不平的洗手台上磨石子?還有誰會做精準榫接?「根本找不到。」最後,是外婆運用年輕時累積的人脈資源,找來一批都已70多歲的老師傅,硬是挺起老骨頭敲敲打打才能順利完工。

■住老屋 看古早時代工藝

改造完西市場謝宅,謝小五接續改造外婆家與叔叔家,外婆家至今仍在施工,保安路上的叔叔家則是幾個月前剛完工開張,除了保留磨石子地板與老家具,也大量運用木材與光影,甚至還搬了一棵老楓香種進屋子中。

這一晚我住在謝宅,那感覺不是住在「老屋」裡,而是住在一個「家」裡,那家裡有著主人過往的生活軌跡,有著那個年代的記憶與工藝,更有著改造過程的創意與感情。

只是遊客住的爽,謝小五卻為此負債幾百萬,目前也已辭去外商公司工作專心投入其他家族老屋改造。然而謝宅房間數少、接客挑剔,甚至不公布地址,想住進需先預約並約路上碰面後由主人帶回。謝小五說:「因為謝宅不是民宿,是我的家,有我的家族記憶。收入多少是其次,只要足以讓這房子自己養活自己,能持續保留下去,那就夠了。」

 

相連文章

臉書留言

一般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