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故事2》台南中正商圈-林百貨文創活化 五層樓仔傲視天際

《城市故事2》台南中正商圈-林百貨文創活化 五層樓仔傲視天際

林百貨創建於一九三二年,曾經是南台灣最大百貨公司。 (記者洪瑞琴攝)

記者洪瑞琴﹨專題報導

望向中正路,筆直大道。這條是台南市日治時期第一條整體規劃設計的現代化市街,盤踞前端的林百貨,曾幾何時的風華歲月,如今成古蹟,預定明年十月修復完工,蛻化成全台第一個文創百貨,再度傲視天際。

創建於一九三二年的林百貨,俗稱五層樓仔,昔日末廣町銀座最高建築,也是南台灣最大百貨公司,經歷二次大戰砲火留下斑駁彈痕的立面,還有手搖式鐵捲門、老式樓層指針、石柱面磚、日式神社鳥居,都視如寶貝保留下來。歷史痕跡,已造就未來文創百貨的獨一無二。

隨著時空移轉歷史容顏,這個古蹟空間活化,將結合文化創意、傳統技藝,兼具百貨購物及文創博物館功能。副市長林欽榮以「文創訊號台」形容功能定位,將邀院校設計科系進駐展售文創商品,讓年輕人光點四射發散。

將來逛文創百貨,嗅覺時尚,也可以登上屋頂花園,俯瞰市區全景、品嚐美味料理,想像往昔林百貨頂樓層宴饗時光。

林百貨位鄰孔廟文化園區,周邊有國立台灣文學館、台南測候所、原山林事務所、天壇、武德殿等古蹟,台南孔廟更入選米其林三星旅遊景點之一,原台南警察署也將規劃為市立美術館。

濃厚歷史文化氛圍,加上米其林旅遊光環加持,其實已讓台南在地企業相中它的未來潛力,現在又由公部門修復古蹟,民間探詢合作經營意願增加。

海安路植綠 形塑文創觀光

「塔台之光」也將通向海安路地下街「文創大街」,市府擘畫這裡形成文創聚落,提出「五條港文創港區開發計畫」,成為南市文藝復興的火車頭。

文創大街翻轉過去「地下街」概念,和傳統地下街封閉式手法不同,首創結合地面藝文空間與地下文創場域的3D文化創意產業專區,陽光綠意透進來,預計十所藝術、設計相關系所進駐。

林欽榮表示,地下街停車場原規劃一千多格車位,將調縮為三百八十多格,地下一、二層都有文創空間,而且招商策略「保證租金」,市府補助進駐院校系所租金,等於地下街約五十%包租使用,得標的主體經營者不用擔心做不起來,刺激商場投資誘因。

不過,中央原匡列補助四億六千萬元海安路地下停車場經費,由於市府執行期程不如預期,一億八千多萬元「尾款」卡住,經市府努力爭取,改從「都市更新基金」管道申請,包括工務、都發、經發、文化等市府團隊齊力投入。

如果經費順利到位,地面層植栽,預計明年春節前完成海安路綠園道,將來地下街除停車功能外,引進文創、影音、觀光產業,創造多元化元素,展現府城嶄新面貌。

中國城星鑽 打造親水空間

一度是斷垣殘壁的海安路,五年前藝術造街運動以來,逐漸累積都市更新能量,城市另番風情,能否帶來生機,還一直在演變著,海安路地下街將是啟動之鑰,也牽連相鄰的中國城命運。中國城過去是中正路繁華地標,民國七十二年完工後,集合小吃、電影院、電子遊樂場、服飾、皮鞋等,如今漸趨衰敗,大部份店家人去樓空。

中國城都市更新計畫委外執行,「三千萬元、三年半」的計畫期程,還包括招商投資,希望能結合運河星鑽發展,重塑親水空間,再造中西區核心產業價值。

不過,推動老舊市區更新不容易,這座龐大量體,包括原所有人、法拍轉手及銀行債權等,產權所有人兩百多位,更新計畫執行團隊努力協調,目前意願徵詢達六成,但得等到最後同意書簽出來才算數。

 

《側記》街道旋律

台南市中正商圈街道彎曲,小徑內卻有著大學問。

把殘破城廓與新興設計做融合,創造出更具有時代意義的城市景觀。

五條港區域,過去船舶可載貨到城內的主幹道,隨著台江內海消失,城牆的磚瓦浮現年代的秘密。

窄狹的巷道,有著台南人濃情蜜意。原本這塊區域關上門的店家,近年來因為藝文界的行銷,逐漸成為年輕人的夢想基地。

彷彿一扇打開的窗,透著希望的光,隔著世代,交疊出城市願景,並且寫意其間。

中正商圈是日治時期最繁榮的區塊,町番的風貌,交繹不絕的商業,日式典雅的紳士淑女宴會場…。過往的經濟條件不再,繁榮的定義變了個方向,四週環境的限制,移轉的城市中心,中正商圈承載著過去的盛名,仰望著未來再上層樓的機會。

雲淡風輕之中,城市的重心遊移也走了十多年。

全台灣第一處的街道美術館在此產生,塑造了不同的街景,帶來了無限的想像。也引進了許多年輕人來此築夢,打造不同的藝術氛圍。

林百貨文創的再造,品嚐高檔飲食,俯看燈火闌珊處;舊街每一處小小斗室,可以做出怎樣的情境呢?可以展露的不只是屋舍年紀,更能透露這座城市豐厚的文化資歷。

舊街市能夠神氣再現,還是得靠著年輕人回來城市打拚。帶來新視野,主導著城市再造的主旋律。(記者趙卿惠)

相連文章

臉書留言

一般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