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美街拓寬】保留府城老特色歷史街區 清代老米街(進士街)委員會決議保留原貌

00000587.JPG    

保留府城老特色歷史街區 委員會決議新美街不拓寬

T90046002014033119181982

中西區民族路至民權路的新美街,經召開會議後,市府文化局決定維持原狀。(記者陳銀全攝)

2014.04 CDNS記者陳銀全/台南報導
中西區民族路至民權路段的新美街拓寬案,市府文化局指出,經歷史街區振興委員會審議後,認為新美街周邊古蹟多,為保留歷史街區,因此決議不拓寬,維持現狀。文化局表示,日前召開新美街拓寬審議委員會中,由於委員們認為,新美街周邊有許多古蹟,加上有消防等設備,是一條歷史巷弄,才決定不拓寬。

例如新美街內的開基武廟,早期五條港時代設有關帝港,更是五條港經過的巷弄,荷據時期第一條縱貫公路,在城區的路段很可能就是新美街和自強街。由於今忠義路有漢人的聚落禾寮港,因此,基於安全的考量,很可能走早年靠海岸邊的新美街、自強街。清代,走這一條「縱貫線」出小北門,更是台灣南北的交通要衝,甚至還有一些茶行老店等。且新美街,還成為學校校外教學的場景,讓學生了解在生活,甚至還有外地人看上新美街特有的氣氛,遷至街內營業。

文化局表示,消防部分,祀典台南大天后宮附近巷弄內,還有早期設置的消防送水口,加上消防局還有小型消防車,萬一發生火警,這些相關設備應能因應。因此才會決議維持原狀。

更有文史工作者認為不拓寬滿好的,並表示贊成,文史工作者認為,若按市府計畫拓寬道路,許多古蹟將會被拆掉,如今維持原狀,民眾逛新美街時,可以欣賞舊有的風味。新美街維持原狀,對某些人而言可能會感到失望,但這種小巷道甚至還有彎曲的巷道,正是府城最典型、最有古蹟味道的巷弄。

府城老特色 古蹟老街不拓寬
2014年04月12日 

台南市舊城區的老建築,是吸引遊客尋幽探訪的好地方,祀典大天后宮前的民族路至民權路段的新美街拓寬案,經歷史街區振興委員會審議後,認為當地周邊古蹟多,為保留歷史街區,決議不拓寬,維持現狀。文化局表示,新美街原本為民族路六巷,在民族路和成功路之間,約略是清朝的米街,民國五○年代改名為新美街。六○年代,和民權路民族路之間的三義街,民生路民權路之間的正義街,三條街道合併,都命名新美街。新美街內的開基武廟周遭,清朝五條港時代是關帝港,是五條港經過的巷弄,這裡是清代南北交通要衝,現存一些茶行老店,都可以見證歷史。文化局日前召開新美街拓寬審議委員會中,委員們認為,新美街周邊有許多古蹟,加上有消防等設備,是一條歷史巷弄,才決定不拓寬。

文化局表示,祀典台南大天后宮附近巷弄內,有早期設置的消防送水口,加上消防局還有小型消防車,萬一發生火警,這些相關設備應能因應,才會決議維持原狀。多數文史工作者認為,新美街不拓寬是一件好事,舉雙手贊成,他們認為,若按市府計畫拓寬道路,許多古蹟將會被拆掉,如今維持原狀,民眾逛新美街時,可以欣賞舊有的風味。新美街維持原狀,能讓遊客感受府城最典型、最有古蹟味道的巷弄。(辛啟松/台南報導)
 

新美街巷弄內有關帝港開基武廟等古蹟。辛啟松攝

新美街是遊客尋幽訪勝的最佳地點。辛啟松攝

 


天后里促拓寬CB-30新美街

2012.11.30 CB─ 30新美街路段原為三義街,該都市計畫道路開闢案卻讓文化界對市府文化首都政策產生質疑而停擺。中西區天后里里長王長春表示, CB-30新美街道路巷弄狹窄,大多數里民力爭道路拓寬,希望市府營造一個安全無虞的生活空間。市府計畫拓寬新美街,文化團體的反對聲浪不斷,並要求凍結台南市舊城區所有老街都市計畫道路之開闢,全面檢討歷史敏感地區都市計畫之適當性。目前,市府通過「台南市歷史街區振興自治條例」,將建立溝通平台取得共識,湯德章故居的保留就是實例。王長春說,新美街從民生路至成功路段分成三截,早期區分為正義街、三義街、米街,如今一般人大多將「米街」以為是「新美街」,這是錯誤的觀念。王長春強調, CB-30新美街路段原為三義街,巷弄狹窄且彎曲,一旦發生火警,只能以「火燒厝,走沒路」來形容,消防車無法就近救災,必須發揮鄰里互助精神,提水桶來滅火,這種克難環境也是天后里民渴望市府儘速開闢拓寬 CB-30新美街,營造一個安全無虞的生活空間。(記者陳治交)

新美街拓寬 抽籤巷明年不保

〔2012.04.18 記者洪瑞琴/台南報導〕新美街計畫道路拓寬,三百多年歷史的保西宮廟地傳將不保,昨日市議員洪玉鳳關切質詢,工務局澄清不是拆除這一段;但關帝港開基武廟前的「抽籤巷」卻在明年度開闢計畫內,引發文史界憂心忡忡。

工務局強調 保西宮不會拆

洪玉鳳表示,保西宮可能因八米計畫道路開闢,將近三分之一廟地將遭拆除,引發廟宇擔心,工務局應出面說明,以免造成廟方與居民誤解。由於新美街也連通民族路與民權路之間路段,沿經台南大天后宮廟埕廣場、開基武廟前昔稱的「抽籤巷」,工務局長吳宗榮澄清明年度計畫未拆到保西宮,先拆民族路二段至民權路三段之間的新美街前段,但「抽籤巷」就在開闢拓寬線上。

洪玉鳳提醒工務局,該巷弄老窄,地方建議拓寬以利出路,但也有不同聲音,恐將破壞府城曲巷古味,應多溝通意見;吳宗榮解釋表示,該巷道多半是新建物,留存歷史舊建築並不多。

工 務局表示,新美街六米計畫道路拓寬路段自民族路二段至新美街一二○號附近,全長九十公尺,計畫經費三千萬元,其中用地費約二千五百萬元,早在九十九年縣市 合併前,通過的廿一條計畫道路開闢案之一,因預算窘困而緩議,去年十月報呈簽准「解凍」,今年起分三年執行,該新美街路段即預定明年度預算執行。

《新美街存廢》地方喊拆 學者疾呼留下來
新美街巷內有古蹟大天后宮。 (記者蔡文居攝)
文獻記載,新美街形成迄今已逾200年,街道狹小,保留與拓寬爭議不斷。 (記者蔡文居攝)

〔記者蔡文居/台南報導〕中西區新美街的保留與否,引起各界關切,昨天台南市歷史街區振興委員會首次開會,與會學者疾呼「新美街一定要留下來」,否則一旦開闢拓寬為六米,自清朝以來的街道特色就毀掉了。

不過,在新美街巷內的大天后宮主委曾吉連表示,新美街並非古蹟,也非老街,主張保留者「請拿出證據來」。老街在民國卅三年發生一場大火,當時燒了三天三夜,老房子都燒光了,僅剩大天后宮、開基武廟及關帝廟等三間廟,這在開基武廟碑記都有記載。

曾吉連說,與他個人及大天后宮無關,只是為了社區安全著想,「當地街道狹窄,消防車、救護車都進不來,萬一發生意外,誰負責?」昨與會多位學者專家要求新美街、咾咕石街等街道應予保留。擔任委員的成大建築系教授徐明福則疾呼新美街一定要保留。

徐明福說,「這一條路一定要留下來。」這是從清朝到現在的古街,不應開闢,而應透過都市計畫來變更。他表示,當地因交通無法引入而受限,大天后宮認為開闢有利其發展,「這是不對的」、「有沒有人在操作?」「如果真的擋不住,一開闢所有特色都不見了。」

徐明福指出,市府歷史街區的利多工具太少了,日治時期後的計畫道路要不要開闢,涉及在地居民權益,應創造更多利多,否則只是花招而已。擔任召集人的市府秘書長陳美伶則表示,感謝委員提供具體的建議,未來原則上每月召開一次,也會透過公聽會,聽取在地居民及各界的意見,尋求共識解決,也歡迎個人及團體提出申請。

保留清初古街道紋理

新美街又稱「米街」,迄今已逾二百年歷史,仍維持清初以來的古街道紋理。昔日的新美街約從現在的成功路到民生路,目前討論拆除與保留,尤以民族路至民權路這段為最,街道上有大天后宮、開基武廟等古蹟,街道路面仍維持昔日約三米寬,日治時期都市計畫道路則劃定六米。

根據清嘉慶十二年(西元一八○七年)「續修台灣縣誌」上的地圖,已出現「米街」的名稱,從街道名可知與賣米產業息息相關,因此附近有所謂的「石精(舂)臼」及賣五穀雜糧等傳統行業老店,直到戰後改為新美街。目前文史團體多主張保留,當地居民則要求拓寬。 (記者蔡文居整理)

史街區委員會成立 共有13人 

〔記者蔡文居/台南報導〕台南市歷史街區振興委員會昨天召開第一次會議,市長賴清德頒發委員聘書。文化局表示,為台南市文化憲章重要機制確立邁出重要的一步,未來除公部門外,個人及團體也可以提案申請「歷史街區」審議。

委員會共由十三名委員組成,包括傅朝卿、徐明福、孔憲法、劉舜仁、劉國滄、張玉璜、鄭志仁等七名專家學者及社會公正人士,另有六名市府及都發、工務、消防、交通等機關代表,市府秘書長陳美伶為法定召集人,文化局長葉澤山為副召集人。

陳美伶表示,委員會依法成立後,歡迎個人、團體或在地公所提報在地歷史街區,供委員會及文化局參考研擬。

賴清德說,這是歷史性的一刻,台南市以「文化首都」之名升格為直轄市,近年來,各界對於文化古蹟、歷史街區的保存與運用,存有許多不同看法,台南該如何保存歷史文化資產,又能夠承繼市民一些新的想法與意見,然後取得共識,讓台南這個城市邁進,他相信「找對人,事情就成功一半」。

文化局簡報指出,台南市歷史街區振興自治條例,突破中央文資法採凍結式保存的侷限,或都計法規面狀開發的壓力,讓歷史場域不僅是保存,並能結合常民文化,讓老街區永續發展,希望未來歷史街區能由下而上,共同打造台南歷史街區。

通過審議的街區後續做法:

一、公共空間和老屋可以獲得協助規劃、整修、立面或空間環境改善、消防安全設施的加強等。

二、房子修繕及承租活用均可獲獎勵、補助。

三、街區畸零地,研擬容積移轉。

四、公部門協助改造、行銷,創造商機。

五、街區房子仍屬私產,未限制改建。 (記者蔡文居)

都更拆老街 文史界錯愕跳腳

記者黃微芬報導
新美街中段,府城人口中的「抽籤巷」,傳出道路將拓寬,破壞古都特色,文史界錯愕跳腳,有人還直批市府要辦理孔廟文化園區「都市更新」,簡直令人錯亂,放諸世界歷史城市,對歷史核心區域的保存都來不及了,那裡還會「都更」?

文史人士直言,「都市更新」一般指的是對一個街區的夷平、重建,把老舊的市容更新,十幾年前台南市有人如此主張,但終究說說而已,根本行不通,原因正是府城的歷史文化特色,其他縣市可以做的都更,在台南市舊城區未必可以做。

放眼國際,文史人士表示,沒有一個歷史城市會以「都更」為名,自毀城市特色的,美國波士頓也曾在五○年代積極從事「都市更新」,但後來查覺都市更新淡化了 波士頓的特色,於是在七○年中葉便斷然中止了;一個因歷史積累而「自傲」的台南府城,竟然要「都更」,而且第一個標的竟然是孔廟週遭,能不令人驚心?對於拆老街,在痛心市府失去台灣年代最久遠的第一段原生老街─自強街(大銃街)南端之餘,現在又傳出要拓寬抽籤巷,文史人士痛批,台南市縱因文化而「升格」,但市府種種作為,實在令人錯亂。

據瞭解,目前市府打算拓寬的新美街,是開基武廟至民族路這一段,全長約九十公尺,早在民國九十九年便決議要拓寬,但經費直到去年才解凍,分三年執行,百年老茶行金德春茶莊就是位在此區域內,將遭到被拆的命運。

錯亂的城市 一邊喊古都 一邊拆老街

文史人士以「錯亂的城市」為題,對 市府一邊以文化首都自居,一邊卻又以都更及拓寬馬路為名,破壞舊城歷史紋理,透過網路轉載,引發廣大的關注與迴響;其實何只是「錯亂」,市府右手訂「歷史 街區振興自治條例」、左手執行都市計畫拆馬路的作為,如果不是相關單位各自為政、缺乏橫向連繫,就只能用「精神分裂」來形容了。

台南人捍衛老街,最初的野火可從一九九四年延平街被拆算起,引發台南市在文化資產保存運動,之後包括台南火車站等古蹟,都是透過「搶救」運動才得以保存下來。十多年過去了,台南市從廿世紀進入新世紀,經歷了政黨輪替,也從縣市時代邁向直轄市時代,人事幾度更迭,但市府「拆老街」的思維還在重演,對熱愛府城的台南人來說,無異是重大的情感傷害。台南市直到去年合併後,才由文化局擬定歷史街區振興自治條例,縱然在法令上,無法對抗都市計畫的道路拓寬,但起碼是市府一個關懷老街的善意表現,但在這善 意的背後卻急著拆除,從自強街到新美街,如果台南市的老街全拓寬、走味了,會是台南市之福嗎?這樣的拓寬,有意義嗎? 台南做為一個歷史城市,到底什麼時 候才能真正揮別拆老街的噩夢?

抽籤巷將拓寬 挨批破壞府城古味 

CDNS記者姚正玉報導
台南市新美街南邊巷道傳將拓寬,巷道內三百多年的保西宮將拆。十七日工務局長吳宗榮在議會答覆市議員洪玉鳳質詢時澄清,保西宮前路段不拓寬。不過民權路、民族路間的新美街段,即開基武廟前「抽籤巷」將拓寬,可能引發爭議。

洪玉鳳質詢指出,工務局執行新美街的拓寬計畫,保西宮廟方一度被工務局人員告知廟地也在拓寬範圍內,廟的三分之一將遭拆除,廟方緊急聯繫文資處前往了解。她認為此事攸關重大,工務局應說明,以免造成廟方與居民誤解。工務局長吳宗榮澄清,明年度計劃未拆到保西宮,先拆民族路二段至民權路三段之間的新美街。洪玉鳳提醒工務局,雖然有建議拓寬以利出路,但也有不同聲音,拓寬將破壞府城曲巷古味,應多溝通意見。吳宗榮表示,該巷道多半是新建物,留存歷史舊建築並不多。

洪玉鳳擔心,如果新美街因沒有老房子就要拆除拓寬,台南市恐怕沒有不能拆的巷道了,即將審議的歷史街區保存自治條例根本形同虛設。工務局表示,新美街六米道路拓寬路段,全長九十公尺,經費三千萬元,其中用地費約二千五百萬元,預定明年度執行。

新美街中段有開基武廟,不但是指定古蹟,傳說關帝廟的籤很靈,前往抽籤的信徒很多,這一段路昔稱「抽籤巷」。抽籤巷還是府城人出城的「縱貫公路」,從民權路出城,走抽籤巷到米街,過了成功路走大銃街,從小北門出城,頗具歷史意義,拆除消息一出,即引發藝文人士異議。

文化人力保 新美街居民喊拆

 

【2012.07.17 聯合報╱記者修瑞瑩/台南報導】

 

台南市文化界發起「台南不失格」連署活動,認為台南因為文化而升格,但迄今沒有完整的文化政策,連署表達抗議,目前已有多個社團及1千多位民眾參與這項連署。
台南市文化局副局長周雅菁昨天表示,「台南市歷史街區振興自治條例」目前正在研擬施行細則,將邀請文化界人士共同參與,讓條例能落實施行。

 

「如果街道都拆除、拓寬,台南還能算是一個古都嗎?」、「成立文化資產守護網有用嗎?市民通報後,老房子還是被拆!」、「台南需要全盤規劃,只看到經濟利益,會讓台南本質一點一滴流失」。「台南不失格」連署行動在臉書發起後,許多民眾參與並留言,對台南市升格已經兩年的文化政策表達失望與不滿。

 

台南市以文化升格,卻不斷發生老街拓寬、老房被拆等問題,文化界上個月發起連署,市府秘書長陳美伶與文化局長葉澤山等人,都主動與文化界溝通。但發起活動的團體包括台南市文化資產保護協會、南瀛文化協會、古都保存再生文教基金會等,昨天再度表達「市長、問題不在文化局!」,認為市府模糊焦點,還是搞不清楚文化界的真正訴求。

 

市長賴清德表示台南已通過全國獨創的歷史街區振興自治條例,對古老市區有進一步的保障。但文化界認為,不能光有條例,台南要有全面的文化政策,否則事情只有做一半,因此問題不在文化局,而是市府全體都應有同樣目標,不能只靠文化局。

 

質疑新美街拓寬 串連民間力量

 

2012.07.17 記者翁順利報導
由數個民間團體發起的「台南不失格」網路連署活動,一個月來獲千餘人連署,正促使市府注意到民間對「文化首都」施政的期望,但訴求未見明確回應,作業單位針對新美街拓寬問題,開始擴大連署,已有五個團體參與,表明質疑的立場。根據網站與FB瀏覽分析,自六月六日開始至七月七日,至少超過二萬人次的網站瀏覽,以及每週超過七千次的FB粉絲關注這個活動。近來由於媒體大幅報導,各界關心台南發展的聲援,已令市府文化局對外針對「新美街」拓寬公開說明或約詢發起團體;市長也公開重申市府對文化的重視。

 

實際上,「新美街」拓寬計畫廢止與否,以及其他連署訴求並未獲得明確具體的回應。因此,這項連署活動將更有組織地持續進行,以期透過各團體的影響力串連起更多的民間力量。發起單位指出,「新美街」開闢與否,涉及舊市區類似未開闢巷道的整體問題,若市府以持續執行現行都市計畫為政策方向,則府城重要的城市結構與空間特色必定消失殆盡,若非如此,市府應該儘早針對舊街區的都市計畫,考量未來的發展方向與城市格局,做通盤性的檢討。

 

方姓市民留言說,老屋或老街躲過政權更迭、盟軍飛機的轟炸,就算再三百年也不見得換到一棟有味道的老房子、一條蘊涵常民文化的老街,卻躲不過少數人的利益考量草草的拆除,這難道就是自稱文化首都的台南市該有的作為? 盧姓市民說,目前市府以燈光照射赤崁樓的贔屭碑,燈光的紫外線會對石碑造成傷害,即便是冷光,也是有熱能,只是比較低,這些古碑白天風吹日曬,為何晚上還不給休息?希望市府趕快改善。

 

文化人力保 新美街居民喊拆 

 

2012.06.15 記者陳治交報導
中西區天后里十多年沒召開里民大會,十三日晚為了中西區 CB-30新美街道路開闢工程召開里民大會,出席的天后里民贊同道路 開闢,並沒有反對意見。天后里長王長春表示, CB-30新美街道路巷弄狹窄,將延誤火警、急難救助時效,因此當地里民力爭道路拓寬,營造一個安全無虞的 生活空間。

 

從天后里遷出的一位永福里民眾表示,他爺爺在 CB-30新美街路段留下一筆土地,就因為安全考量,他寧願多繳土地稅,子孫們根本沒有意願住在新美街祖厝。

 

由於文史學者對於「歷史街區」新美街道路開闢拓寬案提出文化保存之見解,引發爭議,為此,已十多年未召開里民大會的天后里,十三日晚間商借祀典大天后宮香 客大樓召開一○一年天后里里民大會,並針對 CB-30新美街道路開闢一案徵詢里民意見,出席的五十多位里民贊同道路開闢,並沒有反對意見。

 

王長春指出,新美街從民生路至成功路段分成三截,早期區分為正義街、三義街、米街,如今一般人大多將「米街」以為是「新美街」,這是錯誤的觀念。他強 調, CB-30新美街路段為三義街,巷弄狹窄且彎曲,一旦發生火警,只能以「火燒厝,走沒路」來形容,消防車無法就近救災,必須發揮鄰里互助精神,提水 桶來滅火,這種克難環境也是天后里民渴望政府儘速開闢拓寬巷道。

 

祀典大天后主委曾吉連說,祀典大天后發揮鄰里互助精神,在民族路二段三七三號旁 租了一塊空地,租了三年,每月租金三萬元,只為了提供一條寬敞的通道,如今地主將索回土地開發, CB-30新美街恐有急難救助的安全疑慮。曾吉連表示, 他個人十分贊同文化學者對於「文化保存」的用心,不過也必須為在地里民的生活品質考量,尤其是生命財產安全。

 

拆老街,不能流於民粹 

2012.06.15 記者黃微芬報導
針對天后里民支持新美街拆除,市府 文化局長葉澤山表示,已蒐集民眾意見,會設法針對民眾的問題加以解決,爭取民眾對保存老街的認同;古都保存再生基金會執行張玉璜則提醒,拆老街,不能流於民粹,「難道古蹟邊的居民認為古蹟沒保存必要就可以拆嗎?」是一樣的道理,最重要的還是市府對建設「文化首都」的思維。

 

親自出席天后里的里民大會,葉澤山表示,他對里民的訴求非常了解,以該局的立場,當然還是朝老街保存方向來努力,因此對於民眾關心的消防問題,在國外不乏老街保存與消防安全兼顧 的案例,將會盡力尋求解決之道;不夠活化部分,也可以透過振興方式讓老街活絡起來,不見得非拆不可。

 

總之,葉澤山表示,保存老街資產是該局現階段的重要任務,希望今年內至少能完成一處示範點,逐步落實該局訂定台南市歷史街區振興自治條例。

 

日前才參與發動連署,訴求「凍結台南市舊城區所有老街都市計畫道路開闢」,張玉璜說,拆老街,有正、反不同聲音是正常的事,但不能流於意氣用事,如果全市的老街居民都希望馬路拓寬,難道就真的把老街拆光光嗎?古蹟邊的居民認為古蹟不重要就可以拆嗎?他強調,當其他縣市都在致力於城市歷史保存之際,更不容台南市再走回頭路,尤其台南市高舉要當「文化首都」,首長更應要有對這個城市發展的理性判斷,走對的路。

 

百年新美街要拆? 文化人批台南市府 

 

【聯合報╱記者修瑞瑩/台南報導】

 


台南市新美老街上的開基武廟,創建於明永曆間,是全台第一間關帝廟,老街面臨拓寬的命運。
記者修瑞瑩/攝影

 

台南市中西區新美老街計畫拓寬,歷史風貌將不再,在地文化界人士發起連署,並在臉書上成立「台南失格粉絲團」,表達對台南市升格後,市府新團隊的文化首都政策相當失望。

「不是要成為文化首都嗎?」文化界人士昨天發出怒吼,認為賴清德上任後強調要建設台南成為台灣的文化首都,但放任拆老街闢新路,「老房子都拆光,算什麼古都?」且賴清德被評為「五星級市長」,但執政1年多來,卻看不到具體的文化政策。

對此,賴清德表示,市府已提出全台首創的「歷史街區振興自治條例」,更進一步保護老街,可看出他建設文化首都的決心,但城市的發展必須在開發與保存間折衷,不是市長或哪一個團體說了算,希望透過法律的制定來規範。

新美街是清朝以來五條港的遺跡之一,百年來的街廓至今保存,巷內開基武廟創建於明永曆年,是全台第一間關帝廟,而大天后宮更是第一座官建媽祖廟,已有300多年的歷史,是南市重要歷史街道。

市府3年前即計畫拓寬新美街,但因欠缺經費,一直延到最近才確定明年將編列3千萬元,執行大天后宮前約90公尺長巷道的拓寬工程,引發文化界的強烈反彈,目前市府已暫停計畫,將資料送文化資產管理處評估。

包括台南市文化資產保護協會、南瀛文化協會、財團法人古都保存再生文教基金會等地方文化團體發動連署,表示文化建市不代表不能開發,但應有整體的規畫,不能想到哪做到哪,今天新美街的開發也許暫時被擋下來,但能擋到何時?下一個又該輪到哪條老街被拆?

古都基金會過去幾年發動「老屋欣力」活動,致力保存老街區,成效斐然,包括台北市、台中市及新竹市等縣市都曾向基金會取經,但面對在地的市府要拆老街,擔任建築師的基金會執行長張玉璜充滿無奈,他期盼市府聽到民間的聲音,徹底檢討文化保存相關政策。

拆老巷爆爭議 市長:路不一定要開

2012.04.22 記者吳孟珉報導
舊稱「抽籤巷」的新美街中段拓寬案引質疑,市長賴清德強調,全案係縣市合併前的都市計畫或工程建設,台南是文化首都,新市府團隊原則是「路不一定要開」,已針對具保存價值的故居老巷盤點。

繼湯德章故居後,位在民權路、民族路段的新美街將拓寬,工程預定明年度執行。由於位處赤嵌文化園區核心區,又有百年老茶莊及三級古蹟開基武廟,拓寬工程連日來引發議員質疑。對此,市長賴清德表示,包括新美街拓寬等工程,縣市合併前都市計畫或工程建設均已核定,當時工程設計未必妥善考慮到歷史街區與文化建物的保存,文化局日前提出「台南市歷史街區振興自治條例」,已送請議會審議,未來可有法定機制加以處理。

賴清德強調,台南市以文化首都之名獲得升格為直轄市,擁有既深且廣的文化底蘊,應有文化憲章的最高指導原則,市府在施政價值上,無論都發、工務、經發等各 面向的發展,都應尊重城市紋理與歷史文化脈絡,因此他要求相關局處對推動中的開發案件及通路拓寬工程進行盤點,並邀集地方團體座談,了解是否有具文史價值 值得保存者,若有必要,「路不一定要開」。

除了新美街外,外界亦對孔廟文化園區「都市更新」案質疑,認為是要把街區夷平、重建。都發局解釋,非但不是拆屋,而且是要比照安平歷史風貌園區模式,由專業顧問團隊進駐社區,協助社區自辦整建維護。 

 

 


<府城今昔>米街
記者吳昭明2016-04-23

父子進士施瓊芳、施士洁,家在府城米街。
米街位在台南舊城,今中西區,南起媽祖宮口,北向到今民族路後向東轉,繞道今石舂臼,從廣安宮前折向西邊,直走約五十公尺再朝北,在今成功路接「水仔尾」,全長僅約兩百公尺。米街在媽祖宮前,南接抽籤巷。這一段可能是台灣最早縱貫線的起點。台灣光復後米街是中區民族路六巷,民國五○年代改名新美街,七○年代,南邊抽籤巷即三義街,再往南接帆寮即正義街,全都名為新美街。

早年的街道名稱不外依產業、設施、功能,及地理方位等等來命名,米街,望文生義,顯然和米有關,清代,街上有多家輾米廠,一直到民國五○年代,還剩一家。米廠輾米後的稻殼,從西門路二段四○二巷,越過今西門路,斜下粗糠崎,今慈聖街東北端,倒在古台江邊。崎,意謂那裡是個陡坡。有粗糠,有崎,故名粗糠崎。粗糠崎也是古台江的潮汐台,粗糠崎西下就是台江。

民國五、六○年代以前,米街仍多古宅,尤其東側至少還殘存五座「大茨」。施進士舊宅,五○年代中進猶存,大茨裡頭,左、右廂房,和廳堂後方,住了近十戶人家。七○年代和建商「合建」,改建為多座透天茨。舊宅的東邊是蓬壺書院,蓬壺書院老照片,應是施士洁在台灣時的景象。

蓬壺書院位在赤嵌樓北側,書院的對面就是施進士宅。蓬壺書院的前身是引心書院,嘉慶十五年(一八一○)黃拔萃建於檨也林街白蓮教齋堂內,初稱引心文社,十七年改為臺灣縣書院,後遷至呂祖廟。光緒十二年(一八八六)知縣沈受謙遷建於今址,改稱蓬壺書院。戊戌六君子之一譚嗣同的胞兄,譚嗣襄在臺南辦鹽務時,病逝於此。日據初期,蓬壺書院曾充做衛戍醫院。

光復後的米街,取代輾米廠的是十多家金銀紙、庫錢、春聯、福符、香燭作坊。福符、年畫、春聯大多在街上的作坊自行印製,裁切,像聯發紙行,閩式老宅店面,有多位婦人印製年畫,是當年米街一景。還有兩、三家較大型的節慶紙製品代工廠。年畫的原版絕少傳世,民國六○年代末筆者曾陪著名畫家席德進到米街、大銃街逐家查訪,竟已劈為材火,非常可惜。

五○年代初,因應時代潮流,從節慶、民俗、宗教相關的紙製品,延伸到新產品,像經營文具的店家因為產品和紙有關,也結市在米街。像衛生紙,台南市大半的衛生紙曾經由米街批發出去。這些店家中最著名的是王源順,原本經營福符、通書生意,六○、七○年代逐漸擴大業項目,因代理千輝打火機而成功轉型,發展成為百貨通路商。

四、五○年代,街上還有亞鉛桶、蒸籠、菜粽作坊,以及幾家織布廠、成衣加工廠,中藥材盤商等等,商業機能非常繁複。成天飲食攤販來來去去,叫賣聲不斷,更襯托當年榮景。舊城區的老街,鄰近小公園、赤嵌康樂台、民族路、石舂臼,乃至「賊也市」,是販賣土產的行商、江湖郎中,以及飲食攤等等的集中區,非常熱鬧,不少行商得在府城過夜。米街得地利之便,因應市場需求,從原本的三、四家客棧、旅社,五○年代增加到近十家,而且不少兼營「QK」,甚至以「QK」為主,幾家色情業者壞了進士街的聲名。

七十二年,當時的市長蘇南成趕走民族路的攤販之後,加上之後許多不當的都市計畫,尤其過多的土地重劃,幾「廢墟化」舊城區,米街的人潮跟著急速萎縮,原本房門大開的店家、住家,泰半關門。遲至近兩三年,拜週休二日,以及網路行銷之賜,舊街區一些巷弄裡不少餐飲店帶來大量人潮,也帶動許多街區的繁榮。

米街,可能是緣起荷據時期最早的縱貫線,清代的米街,清末的進士街,光復後的銀紙街,曾經商業興隆,上個世紀六○、七○年代竟發展出「花街」,之後快速沒落。晚近,適逢老街再起的新勢頭,逐漸有藝廊進駐,有業者購買老舊的旅館,裝修後重新出發,還有藝文工者進駐,再生老街,米街又是一番新格局,可喜可賀。

<府城今昔>施瓊芳進士墓
吳昭明2016-04-09

清明節前夕,台南市政府文化資產管理處循例祭拜南山公墓四座明清古墓,這四座古墓是市定古蹟,其中一座是施瓊芳進士墓。南山公墓位在台南舊城南郊,很多老台南的先人卜葬於此。南山位在台南台地的西南邊陲,有竹溪自東向西,在南山的西側不遠處注入台江內海。台地因竹溪漫流,切割出高低、起伏的地形,乃名諸南山。民國七○年代之前還有許多山巒、峭壁、斷崖、山谷地形。有溪流迂迴盤旋蝕刻的地貌,坊間傳言,南山「結」出許多好風水,堪輿師甚至明指誰的事功就是因為那一座祖墳庇蔭。風水好,又在府城近郊,打從明鄭時期就是墓葬區,因此才有三座明代古墓。

早年,府城人的先人大都葬在南山,而有不少名人和著名的家族的墓園,像連戰幾代先祖的墳墓,高俊明牧師家族和前議員侯書義家族來台第一代先祖,高俊明的祖父高長和外祖父侯皆得也都葬在南山。南山有山、有水、有古蹟,蓄積府城人四百餘年的共同記憶,是很理想的殯葬文化區,也是最好的莽原,但近三十年來,尤其晚近,因開闢道路,被以影響開發、建設、繁榮、觀瞻等等妨礙都市發展的大帽子,持續蠶食,許多人家的祖墳因而被刨除。但,南山從沒有礙到誰,倒是後人刻意為難南山。

施瓊芳的墓地,大環境雖已逐漸走樣,不過由於有四座古墓屬列管古蹟,還不至於被遷葬、剷平。除了南山的墳墓,老台南都知道,施瓊芳和他兒子施士洁,都是進士,有父子進士之稱,家住米街,米街因而有進士街的雅號。施瓊芳生於嘉慶二十年,一八一五年,初名龍文,字見田,名、字應出自周易「見龍在田,利見大人」。施瓊芳原籍福建泉州府晉江縣,其父移居台灣府大西門外之南河,今和平街。道光二十五年,一八四五年進士,補江蘇知縣未就職,乞養回籍,任海東書院山長。著作多在乙未兵災散佚,僅《石蘭山館遺稿》傳世。

施士洁又名應嘉,生於咸豐五年,一八五五年,和蘇東坡同月同日出生,頗有東坡再世自況之慨,乃以「後蘇龕」冠其各類著作。施士洁天分非常高,光緒三年,才二十二歲就中進士,點內閣中書,因不喜仕進,歸里後,曾任海東書院山長。唐景崧任台灣巡撫時,曾入其幕。一八九五年乙未之役,施士洁痛哭台灣之失,恥為異族之民,遂攜眷西渡,一九二二年卒於鼓浪嶼。有《後蘇龕合集》傳世。施瓊芳和施士洁父子都曾任海東書院山長,海東書院位在孔廟西邊,今忠義國小校內,米街施進士舊宅就在蓬壺書院西邊。康熙十三年開始在台灣建書院,當時每名生童每月給膏火銀七錢,山長束脩四百圓,加考小課一百二十圓。最初的五所書院:崇文、海東、中社、正音、南社,都在台南府城。

照片是海東書院和蓬壺書院生員光緒十八年的試帖,那一年,施士洁可能還是海東書院山長。書院的試帖已不多見,頗珍貴。海東書院的試帖上有「生員特等第捌名」、「即超等第貳拾名」、「酉刻交」,及「海東書院監院鈐印」幾個註記和印章。蓬壺書院的試帖有「生員超等第拾柒名」、「獎錢壹千文隨卷發訖」、「甄別」、「第貳束」、「蓬壺書院監院鈐印」、「舉細論文」註記和印章。試帖內文前浮貼評論:「以易詁題雖未能透發題蘊而理境尚清」。

 


 

新聞小檔案─新美街 

新美街原本為民族路六巷,在民族路和成功路之間,約略是清季的米街,民國五○年代改名為新美街。六○年代,和民權路民族路之間的三義街,民生路民權路之間的正義街,三條街道合併,都命名新美街。
正義街清季名帆寮,帆寮即曬帆、修帆的地方。往西不遠,近西門路有南河港,是荷據時台灣本島最重要的渡頭。三義街,望文生義,即劉、關、張桃園三結義,街上有開基武廟,廟前看西是關帝港,五條港時期的航道,關帝廟是關帝港的守護廟。市井傳言,關帝廟的籤詩很靈驗,到廟裡抽籤者眾,廟前,南北向的道路乃名諸「抽籤巷」。

 

至於米街,因清季街上有許多輾米廠,街道遂以產業命名,一直到六○年代還有米廠。離米街不遠處,西門路西邊有粗糠崎,那是米廠傾倒「粗糠」的地方。之所以稱「崎」,因那裡的坡度很「崎」,是早年的潮汐台,也是明鄭明期的海岸線。這三條「小路」大有來頭,很可能還是荷據時期,通往台灣北部的縱貫道路。清季,從新美街往北走自強街,自強街南段,小媽祖(開基天后宮)一帶舊名「水仔尾」,即德慶溪出海口的「水尾」。明鄭時期,先民從德慶溪,經小媽祖,聚居在今鴨母寮菜市場一帶的「禾寮港」,小媽祖即德慶溪的守護廟,先民會從禾寮港走水仔尾到小媽祖拜拜。水仔尾,很可能是台灣本島最早的道路,街道曲折有致,有多座古宅。兩年前道路拓寬時,這些紋理已被拭去。

 

水仔尾過德慶溪─今北幹線,即大銃街,街上仍多舊宅。清代從大銃街出北門,德慶溪一帶人車往來熱鬧非常。就人文積澱乃至街道樣貌言,新美街和自強街一帶,最值得保存、開發、再利用。 (記者吳昭明)

 

 

相連文章

臉書留言

一般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