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宗昇 重回五條港 整修百年老屋
蔡宗昇 重回五條港 整修百年老屋
府城知名攝影師蔡宗昇重回自己在五條港附近的出生地「屎溝墘」,重新整修百年老屋,並以「屎溝墘客廳」為名,與好友及有緣的訪客們訴說自己原生地的故事。(記者姚正玉攝) |
古都吹起「老屋欣力」風,府城知名攝影師蔡宗昇重回位在五條港附近的出生地「屎溝墘」,將父親荒廢多年的百年老屋重新整修,並以「屎溝墘客廳」為名,與好友及有緣的訪客們訴說自己原生地的故事。
這幾年古都基金會的「老屋欣力」計畫,讓台南人認識到老屋的存在,進而找到老屋的價值和能量。蔡宗昇想起父親在五條港老家「屎溝墘」的老房子,興起整修老屋的念頭。
說起老屋的淵源,蔡宗昇的祖父母早逝,父親由長嫂扶養長大,父親成年後在家隔壁買了一間房子給大嫂安養天年。後來父親賣掉房子移居東區,他父親送給伯母住的房子在伯母過世後留存至今。
家庭感情深厚讓他一直沒有忘記自己的出生地「屎溝墘」,以及那間有父親感念其大嫂的老房子。從房子權狀查出,房子建於一八九七年,已有一百多年的歷史,雖然殘破,但他對老家既熟悉又陌生,巷弄裡依然是老鄰居老面孔,去年動念整修房子,在太太支持下,終於付諸行動。
老屋整修過程中,蔡宗昇常在預算與理想中掙扎,還好很清楚什麼該留、哪裡該捨,也深刻感受到老屋是「有生命的」。
「屎溝墘」地名的來源是因位在新港墘港(五條港最北端)邊,當年運送水肥而稱「屎溝墘港」,航道日漸淤積後加蓋,街屋也從原來的平房擴建、加高,成了現在的面貌。老房子整修工程時,挖到舊河道,他特別鋪上白石子,凸顯昔日河道的意象。
房內裸露的磚牆中看到不同的磚塊,從荷蘭時期東印度公司的荷蘭磚到明鄭以及清代,不同年代、不同尺度相互堆疊而成,似乎把台灣幾百年來建材歷史濃縮在一起。
房子整修完成,蔡宗昇命名為「屎溝墘客廳」,還自封「廳長」,除可以舉辦小型座談會或記者會,樓上的「壓艙樓」和「媽祖樓」可以留宿,近身體驗五條港街屋的魅力,
透過「屎溝墘客廳」,蔡宗昇希望更多人能走入五條港,感受歷史空間與人文的對話,更重要的,在這個客廳裡,圓了一個中年男子的夢,讓他頗自豪。(記者姚正玉)
臉書留言
一般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