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總督府專賣局台南支局」鹽埕出張所 2017年3月重現風華
鹽埕出張所 明年3月重現風華
2016-02-20 聯合報 記者鄭維真/台南報導
市定古蹟鹽埕出張所位在南區鹽埕路,為日治時代鹽務管理的主要機關之一,昨天啟動修復工程,預計明年3月完工。 記者鄭維真/攝影
80年歷史的市定古蹟原台灣總督府專賣局台南支局昨天動工修復,預計明年3月完工;作為鹽埕文化展示館,再現鹽埕「台灣第一鹽」盛況。
原台灣總督府專賣局台南支局又稱為鹽埕出張所,建於日治大正時期,西元1919年至1922年間由高雄烏樹林支局紅毛港出張所廳舍,移築至現今鹽埕路上,為一層樓木造建築,是當時管鹽主要機關之一。
文化局長葉澤山表示,民國60年後,鹽埕鹽田停止曬鹽、鹽埕出張所停止運作、保安警察第三總隊人員撤離等因素,造成出張所長期閒置,古蹟狀況每況愈下。文資處在有限經費下,先以微手術的概念進行緊急支撐、增建物拆除。今年取得中央補助之後,順利展開修復工程,經費1850萬元。文資處長林喬彬指出,該建築見證鹽埕地區鹽業發展的價值,具有歷史性與故事性,於民國92年指定為市定古蹟。
鹽埕文化逐漸成形 議員呂維胤呼籲找尋珍貴史料
Now news記者莊漢昌/台南報導 2016.02.19 / 19:54
位於南區鹽埕路的「直轄市定古蹟原臺灣總督府專賣局臺南支局」19日啟動修復工程,地方各界都期待「臺南支局」可以串連鹽埕圖書館與公81主題公園,形成鹽埕地區文化。市議員呂維胤則呼籲文化局積極找尋與保存當地珍貴史料,也邀請民眾們能一同提供老照片,共同記錄鹽埕文化的變遷。
呂維胤指出,鹽埕為台灣第一鹽,具有豐富的文化歷史,也應要有充分保留的文化資產,但文化局文資處竟然只保留了一張當地的舊地圖,其餘歷史變遷的老照片卻連一張也無保留,使得廟方無法記載當年廟宇的風貌變遷以及當時周邊人家做鹽的珍貴畫面。這樣承載許多人美好記憶的地方,卻因缺乏研究規畫與經費的處理,使得許多珍貴的照片遺失、讓記憶被遺忘,十分可惜。
呂維胤表示,老照片的留存不只是資料的記載而已,它也是凝結每個年代階段的記憶與當地居民情感與認同感的鑰匙,藉由各階段老照片的重現,能引領大家進入不同的時光之旅,去了解當地的歷史與發展。因此呼籲文化局對於文史資料的保存需更積極,也邀請熱心的文史工作者、地方居民、專家學者一同參加修復鹽埕舊時記憶的工程,若有任何以往鹽埕地帶的老照片,歡迎提供給呂維胤服務處掃描、建檔,一同找回鹽埕的那些年代。
日據總督府專賣局廳舍完成調查
2011.12.09 CDNS記者陳銀全報導
位南區鹽埕地區的「台灣總督府專賣局台南支局」,為鹽埕地區一座專司鹽專賣的辦公廳舍,不過目前仍未全面整修,當地不少民眾也關心進度,市府文資處長林韋旭表示,目前已完成調查計畫,希望明年爭取文建會補助。
「台灣總督府專賣局台南支局」屬日據時期台灣總督府專賣局體系,且台南地區為全台早期鹽業發展重鎮,鹽埕早在明鄭時期,即開闢為「瀨口鹽場」,後改稱「瀨北鹽場」,為一具三百餘年歷史的天然日曬鹽場。
民眾指出,鹽埕的「台灣總督府專賣局台南支局」辦公廳舍建於西元一九二○年,歷經「台灣總督府專賣局安平支局鹽埕出張所」、「台灣總督府專賣局台南專賣支局安平出張所鹽埕鹽分室」、「台灣總督府專賣局台南支局鹽埕分室」等三次改稱。
政府遷台後,「台灣總督府專賣局台南支局」辦公廳舍改稱「台灣製鹽總廠台南鹽場鹽埕場務所」。西元一九七一年後,「台灣總督府專賣局台南支局」不再做為辦 公廳舍使用,但後來破舊不堪,直至後來民眾發現,希望加以保留,才讓整棟建築保留下來。民眾也希望加以整修,恢復以往建築。林韋旭表示,目前以圍籬圍住,已完成調查計畫,同時進行白蟻防治工作,明年希望能爭取文建會補助,進行修復。
臉書留言
一般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