睽違十年 薪傳獎大師陳欽明 白龍庵什家將團出團 拍紀錄片奪獎

 

重組白龍庵什家將 老教練允收徒

台灣最早將團 未列入無形文資

〔20151117 記者王捷/台南報導〕府城無形文資為六都之冠,卻藏著一個全台灣最早的家將團,沒被列入無形文資。鎮北坊元和宮內的家將團「白龍庵如意增壽堂」,有近一百廿年歷史,是國內公認的家將團始祖。該團分出去的子團都已被列入無形文資,但白龍庵什家將卻因無法復組團員,不能加入無形文資的行列,有可能讓百年將團失傳。

  • 陳欽明率領的白龍庵什家將是全國的將團始祖,該團還保留一張西元一九○三的出團照(記者王捷翻攝)

    陳欽明率領的白龍庵什家將是全國的將團始祖,該團還保留一張西元一九○三的出團照(記者王捷翻攝)

  • 白龍庵正風光時,市府還曾請柯錫杰大師為該團拍照。 (柯錫杰攝,記者王捷翻攝)

    白龍庵正風光時,市府還曾請柯錫杰大師為該團拍照。 (柯錫杰攝,記者王捷翻攝)

 

還保留著一一二年前的出團照

白龍庵如意增壽堂保留一張西元一九○三年的出團照片。可追朔到光緒年間,台南北區當時是清領政府的「總鎮署」,功能類似現今國防部;因當時瘟疫肆虐,加上官兵思鄉,所以軍方遠從對岸將五福大帝恭迎到府城,於總鎮署興建白龍庵,供奉五福大帝。

依據傳統,神明出巡要有神兵、神將護駕,所以官兵扮成家將,陪同神明出巡,這就是國內最早的家將源頭。白龍庵五福大帝可說是全國最早的五福大帝,連著名的「西來庵」都是由白龍庵分支出來,但到了日治時期發生「西來庵事件」,日人只要見到供奉五福大帝的廟宇就焚燒,避免衝突再次發生。

民國八○年代,是白龍庵的黃金歲月,直到一九九四年到達高潮。現在的教練陳欽明,曾獲教育部頒發薪傳獎,隨前總統李登輝至國外表演,當時替白龍庵什家將拍攝照片的人,則是知名攝影師柯錫杰。

認為將團文化變質 封箱十餘年

隨著政治環境變遷,白龍庵被視為「前朝功績」,自然被冷凍。加上陳欽明認為廟會、將團文化變質,到了廟會電子花車、家將砍背刮舌、吸毒犯案,令現年七十二歲的陳欽明乾脆封箱十餘年,不出團也不與政府部門合作,多年來讓各界遺憾。

得知白龍庵什家將不論步伐、服飾都有學術價值,北區公所提出以影像記錄保存文化,文化局也重提將白龍庵什家將列入無形文資的想法。一開始,陳欽明總以「謝謝,再聯絡」回應,在市府、公所歷經兩年「百顧茅廬」下,今年陳欽明才鬆口收徒,也願意配合文化局保存無形文資。但原本十三人的什家將,畫臉師陳宗和已過世,部分成員也因體力、年齡大不如前,無法走陣;陳欽明最大的願望,就是從大專院校、體育管理系的學生中,找到理想的徒弟,重組白龍庵如意增壽堂什家將,傳承優質的將團文化。

畫臉師陳宗和完成絕作後辭世
CDNS記者楊逸宏/台南報導2015-11-16

「什家將」御用畫臉師陳宗和多年前罹患癌症,隨著陳欽明封箱之下,他也就此封筆。今年得知什家將要再出團,並拍攝紀錄片,強忍痛楚再度提筆,幫家將們一一畫臉,完成時說了一句:「我的時間到了。」三天後與世長辭。他對於文化傳承的使命感將永留人間,代代相傳。

「當時他已經癌末,大家都不敢請他再提筆。」公所人員回憶今年六月底,什家將要協助拍攝《神藝,什家將》時,曾詢問陳宗和是否可由其他人代筆?但他一聽到什家將時隔十年再度出團,當下回絕,非要親自動筆不可。「這是我最後的責任。」陳宗和當時連走路都要旁人攙扶,卻強忍著病痛提起畫筆,用盡力氣讓畫筆不顫抖,一筆一畫完成了絕作。原本醫師說他生命還剩下半年,但他在完工後的第三天就離世,大家相信:「陳老師完成最後責任,是安心離去。」

眾人回憶說,陳宗和從小住在廟旁,對什家將很有興趣,六歲時就跟著團員到鹽水表演,因做事嚴謹,對畫臉也很有才華,已故的蔡金永老師把這項技藝傳承給他,此後他就隨著陳欽明守護將團文化,一起拿到薪傳獎,也一起到美國表演。封筆十年以來,陳宗和遵守白龍庵的規定,不把技藝當作職業,改以其他工作維持生活。今年六月底,終於再度提筆上工,並在《神藝,什家將》紀錄片中留下最後身影。

封箱十年 什家將拍紀錄片奪獎
記者楊逸宏/台南報導2015-11-16

20151116230652-big.jpg  

 ↑白龍庵家將團「什家將」教練陳欽明(中)在各界力邀之下協助拍攝紀錄片《神藝,什家將》,一舉拿下台南市無形文化資產的首獎、最佳人氣獎。(記者楊逸宏攝)
「全台白龍庵顯靈公駕前什家將如意增壽堂」家將團有近一百二十年歷史,地位崇高,被公認是全台家將團的始祖。家將團教練陳欽明民國八十三年榮獲教育部薪傳獎,但有感於將團文化變質,無奈之下封箱十年不出團、不亮相。北區區長謝振益、民政局專委鄭枝南等人三顧茅廬,終於讓他點頭協助拍攝將團紀錄片,一舉奪下台南市無形文化資產「首獎」。

陳欽明獲頒薪傳獎之外,也曾隨當時的總統李登輝到國外表演,宣慰僑胞。但有一陣子全台各地家將屢因涉及毒品或鬥毆事件等,上了社會新聞版面,與陳欽明推行的倫理道德、敬老尊賢理念背道而馳,讓他很感傷,決定「封箱」不再出團。十年以來,官方或民間企業都曾與陳欽明接觸,希望他繼續推動家將文化,但他都是以一句「謝謝關心」回絕。北區區長謝振益兩次想拜訪他,得到的回覆仍是:「謝謝區長關心,見面就不用了!」

謝振益不死心,持續表達拜訪之意,加上元和宮主委王文伯協調,陳欽明首次感到官方並非把將團視為宣傳工具,而是希望傳承文化。謝振益請來專精於宗教文化的民政局專委鄭枝南一起拜訪陳欽明,鄭枝南與陳欽明一見如故,鄭還揮毫「神藝」兩字致贈陳欽明,稱讚他專精神明藝術,且擁有出神入化技藝。陳欽明終於點頭,由任教於崑山科大的導演蔡坤洲掌鏡,眾人協力拍攝紀錄片。這部取名《神藝,什家將》的紀錄片今年十月從上百部影片中脫穎而出,獲台南市無形文化資產影像競賽的首獎,同時也被觀眾票選為最佳人氣獎,一舉拿下雙料冠軍。

什家將莊嚴扮神 7天前要淨身
CDNS記者楊逸宏/台南報導2015-11-16

對白龍庵家將團「什家將」而言,扮神是非常嚴肅的一件事,扮相七天前就要淨身,包含吃素、遠離女色等,且家將出巡前七天必須在廟邊先設「刑台」供奉神尊,每天焚香禮拜。扮神的前一晚,家將還必須在刑台旁睡覺,且身穿全新內衣內褲,凌晨起身,以金紙、淨香環繞全身之後才可畫臉扮神。

什家將是全台家將團的始祖,自我要求非常嚴謹,禮生、家將教練都有完整的傳承體系,以近代而言,禮生是由梁加升傳承給陳欽明。家將教練是梁金台(粱加升之父)傳承給董輝煌,再傳給陳欽明。什家將以「優質宗教文化」自詡,崇尚倫理道德與敬老尊賢等我國固有傳統,陳欽明曾榮獲教育部薪傳獎,並於前台南市長蘇南成任內受邀,訓練民德國中學生家將團一百多人。

 

在陳欽明嚴格訓練與要求下,家將團的成員必須以莊嚴、虔誠的態度面對神明事務,他認為莊嚴、虔誠的態度才有資格扮神及彰顯神威,因此扮神前七天就必須淨身,家將成員每天都供奉神尊。畫臉師動筆之前,家將成員也必須先把臉洗乾淨,扮神時不可說話、不可嬉皮笑臉、不可抽菸、不可嚼檳榔,就連臉部搔癢也不可用手直接觸碰,而是以香腳點碰來止癢,吃飯時,必須找到一清潔之地,坐在椅子上,以扇子掩面進食。

家將生 薪傳獎大師陳欽明十年首出
記者王捷/台南報導2015-06-28

20150628215308-big.jpg   

白龍庵如意堂睽違十年再度出團,吸引不少民眾圍觀。 (記者王捷攝)

20150628215344-big.jpg
曾獲薪傳獎的什家將大師陳欽明,看到將團睽違十年再度出團,相當開心。 (記者王捷攝)

北區的白龍庵如意堂是國內最早成立的什家將團,民國八十三年陳欽明老師率領白龍庵什家將團拿下薪傳獎,不過隨著廟會文化變質,加上陳欽明身體狀況逐漸走下波,十年來都沒有出過團。這兩年在各方的勸說下,陳欽明趁昨日「家將生」節慶,出團表演,並請攝影團隊為將團睽違十年的出團留下紀錄。陳欽明說,有一陣子他很灰心,因為看了太多不好的將團,不僅不守將團的紀律,畫了臉後還吃檳榔、抽菸,甚至還有將團成員吸毒、涉嫌暴力行為,社會大眾對將團的負面印象,影響優質的將團,令他乾脆不出團、也不收徒,但也很憂心傳統將團文化沒有人傳承。

陳欽明在沉寂的時間,有不少文化人士、政府官員勸說,請他傳承家將文化給後代,但其中有幾次經驗令陳欽明覺得不好,最後只好作罷。這兩年陳欽明的健康狀況逐漸走下波,漸漸力不從心,所幸遇上北區公所人文課幫忙,還有民政局支持,陳欽明這才復出。陳欽明說,睽違十年白龍庵如意堂再度出團,他相當高興、感動,感覺好像回到他年輕的時候。他得到國家頒給他的薪傳獎,要擔起傳承文化的責任,雖然之前遇到不少阻礙,但現在是天時地利人和,希望能為國內的什家將留下優質的文化。

家將變調 大師陳欽明拒收徒弟

T90058002014032719251817_z  

陳欽明講究八家將的傳統服飾、臉譜,比起現在表演性質較強的家將團扮相樸實很多。(圖柯錫杰攝 記者王捷翻攝)

記者王捷/台南報導
每當台南廟會出陣頭時,有少部分陣頭成員素行不良、不守戒律,在畫臉後說話、嚼檳榔、喝酒,引來民眾撻伐,甚至有民眾因此將家將團與飆車族、流氓劃上等號。因為少數的家將品性不良等原因,讓全台灣最老的家將老師陳欽明相當失望,多年前就不收徒弟,他現在已高齡八十三歲,深怕傳統文化失傳。

「白龍庵如意堂」家將老師陳欽明率領的家將團,有資格稱為「全台最早」的家將團,因為他保留一張該堂在民國前二、三年出團的照片。陳欽明在少年時就加入「白龍庵什家將團」訓練,跟著老師傅董輝煌學家將,到十九歲時因為他品行良好、人高馬大,扮家將相當威武,因此被選中扮團中的「大爺」。

重視家將文化資料保存的陳欽明,曾將家將的源起、服飾、臉譜、步伐等資料提供給學術界研究,因此在民國八十三年榮獲教育部頒發的薪傳獎,受前總統李登輝接見,並到美國表演家將。原本陳欽明以為能藉此提高家將的文化地位,但看到年輕人的學習態度、品行及現在變質的陣頭,加上許多單位把他的家將當作「雜耍團」,讓他覺得很難過,因此多年前就開始不收徒弟。

即使外界對於廟會陣頭的抨擊不斷,陳欽明至今仍以身為家將為榮,但他年紀漸長,健康也不如前,他訓練的家將團員亦逐漸衰老,看著台灣最早的家將團將失傳,他現在唯一能做的就是希望能把之前出巡的影片、訓練拍成紀錄片,留給後世。

新聞出處 http://www.cdns.com.tw/20140328/news/ncxw/T90058002014032719172033.htm

家將團扮大爺 陳欽明薪傳陣頭

T90024002014032515314962  

台灣最早的家將團「台南白龍庵什家將團」由福州白龍庵傳入,陳欽明少年就加入白龍庵什家將團訓練扮「大爺」,對於家將團的淵源、服飾、動作、臉譜、儀式、精神無不了解透徹,陳欽明以家將陣頭的成就成為薪傳獎得主,感到自豪。白龍庵什家將團堂號為顯靈公駕前什家將「如意增壽堂」,供奉五福大帝的台南白龍庵,在日人侵台後神像移至元和宮,仍稱白龍庵如意堂,館規規定嚴格,且宣誓不得職業化,須侍奉主公才能扮相,操練嚴謹獨樹一格。十九歲那一年,陳欽明以品行良好、扮相威武,被選入家將團扮「大爺」。

陳欽明對於家將團的淵源、服飾、動作、臉譜、儀式、精神無不了解透徹,關於家將的面譜,陳欽明說,如意堂留下來的家將畫像最為原始,比對現在之面譜,似乎現今比較複雜,可能是後來的畫面師為了增加其莊嚴性,依個人的宗教信仰加以變化,因襲至今,面譜大同小異,沒有絕對的答案。陳欽明重視家將資料的保存,他提供面譜、服裝照片、建立家將名冊、陣勢步法等資料供學者研究,並以家將陣頭方面的成就成為薪傳獎得主,曾代表國家應邀至外國表演,宣慰僑胞,以發揚獨特家將文化,成為優質廟會文化典範。(記者陳治交)

陳欽明 大港意麵老頭家
記者王捷/台南報導2015-04-07

很多饕客都知道大港意麵的美味,卻不曉得麵店的第一代老闆是什家將大師陳欽明。 (記者王捷攝)

北區有一間在地人才知的隱藏麵攤,是開在大興街上的「大港意麵」,店外招牌是用筆意瀟灑的毛筆字寫成,店內乾淨整潔,滷菜、乾麵便宜又實在,擄獲不少饕客的味蕾。不過,很多人只知道大港意麵的美味,不曉得該店的「老頭家」是什家將大師陳欽明。二代老闆陳盛雄說,父親對什家將有很多堅持,對團員的技術、品性要求很高,也不希望什家將淪為商業化,過去團員都是義務來學技藝沒有領薪水,所以父親才開麵攤維持生計。漸漸出名後,很多節目曾想採訪,但都被拒絕,因為父親認為他只是持續做好一件事,沒有特殊之處。

陳盛雄指出,父親卅多年前改賣麵,那時候賣麵是為了養活一家人,還要負擔一些出團的費用,日子過得相當辛苦。他說,幾年前父親年紀大了,改由他接手,但父親賣麵跟帶將團一樣,有很多堅持,現在還不放心全部讓他來做,父親每天還要在廚房切菜、滷菜才會放心,也算是擔任「監製」的角色。2014/03/25 15:29

相連文章

臉書留言

一般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