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灣阿嬤的肉粿信念

bd0400_p_03_01  

大灣阿嬤推著推車販售,在遮雨棚下賣肉粿,不單實惠便宜,薄利多銷。⊙劉克襄/攝影

2014年06月19日 04:09 ⊙劉克襄/文

 

彎進一條不知名的小巷弄,就是傳奇的無名肉粿。那是一位阿嬤的攤位,默默地在永康區大灣的傳統菜市裡,經營了四十多年。前有南鯤鯓分身的五府千歲,後有百年的萬善堂。小小廣場十來蔬果菜販或小吃攤,都沒什麼店名。阿嬤的也是,只掛一個招牌,兩個斗大的字「肉粿」,告知此攤賣的內容。所幸當地人都熟識,顧客群亦囿於此。

 

眼前的肉粿和我在台東接觸的很不同。台東視肉粿為在地代表美食,糯米炊煮講究,大塊切條,再加豬肉、香腸和蝦猴等等,盡露濱海小城的精緻。大灣一帶,乃鄉下點心,半夜起來手工揉拌糯米,再做成一塊塊小圓餅,不摻防腐劑,以煎餅的方式販售。

肉粿煎妥後,放進碗裡,淋上肉羹,接著加入肉燥和蒜泥,嗜食口味重者還能添上豆瓣醬、醬油。喜愛者還可加個蛋,再一匙阿嬤自製的辣醬,一道好吃又便宜的美食便有形了。我一囫圇吞,忘形地吃了兩碗。阿嬤邊煎可是邊勸說,呷歡喜就好,不要報導出去。萬一要寫,那便拜託,不要描述得太好。現下光是照顧附近鄉里的食客,就忙不過來。太多遊客按圖索驥到來,她的身體負荷不了。可她又那麼好客,多麼希望跟大家分享,這道傳統在地食物的美好。一邊說著,還取出蕃茄和有機地瓜請我吃。

後來,我便逐漸懂了,不要介紹是客氣話,不宜形容得太好吃則是真心話。光顧這攤,享受的真不只是食物的風味,還有人情味。知道大灣肉粿特色,慕名而來的更該要自制,不要一群遊客蜂擁而至,還喧嚷地踅進巷內,吵擾了周遭鄰里。二三遊人悄然到來,安靜點一碗,或者自己親自下去煎翻皆可。阿嬤要的是慢緩地對便宜物品的尊重,而非興奮的大量購買。

隨行的王浩一是在地碗粿行家,根據他的經驗,台南南邊的肉粿比較大,煎熱時順手加入餡料。這兒的小若麻糬,淋入肉羹的方式很特殊,都非傳統府城的內容,算是在地偏鄉特有的小吃,一個比東港還貧窮的鄉下美食。遮雨棚下,阿嬤賣肉粿不單實惠便宜,薄利多銷,還風雨無阻。便宜的小物,利潤有限,下午時她還會推車到大灣國小附近販售,賺些外快。小攤車沒貼價格,不常食用者搞不清一碗價錢。阿嬤也可愛,似乎不是那麼認真算。可能一顆五元。一碗陽春的總有三五粒,大約在三十到三十五元間,來此食用者便自己評估衡量。在地人有時只二十元,便也將就,下回再補回。

大灣肉粿的溫馨迷人,真的不在這等便宜好吃,還有這般錢的不計較和微妙的餐飲賒帳。她的招牌過去不曾留下任何字跡,但看在認真探問和比較,我們離開前,她像追星族般,拜託簽名留念。

那回好像也是第一次在小吃店落款,我們左思右想,不好意思寫下「浩克漫遊」的行腳之名。一來唯恐生意不好,丟了節目的臉。反之,若是太好,那又有違阿嬤的期待。頓時間,我們的心情彷彿阿嬤的複雜,於是各自在一小角,好像不同時間到來,各自稱讚此店的內涵。她的女兒在外頭工作,偶爾過來幫忙,直說母親很辛苦,自己大概不會承襲家業,畢竟賺的是辛苦錢。以後阿嬤結束了,肉粿將成絕響,跟那種不計較錢的淳樸,恐怕會一起消失在迅速開發的永康裡。

我若有不捨,應當是這樣的吃食文化吧。

相連文章

臉書留言

一般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