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南‧中西區 石精臼牛肉湯
台南‧中西區 石精臼牛肉湯 since 1976
王石山、王玉榮
網誌:https://boylondon.tw/2010-03-28-3503/
地址::台南市中西區民族路二段246號
電話:06-2232266
營業時間:05:00-11:00; 20:00-02:00
公休日:農曆初三、十七
停車:小公園圓環停車場
價目表:網誌有
牛肉湯是道地台南早餐其來有自,外縣市來此多半摸不著頭緒,早期台灣是務農社會,並不吃牛,善化(尚存)、新化(已不復見)牛墟交易的也是耕作牛。日據時代以降,日本人進來後飲食習慣也漸漸交融,設立西市場後,也漸漸的有新鮮牛肉供應,現在大菜市內的羊肉湯第一代,便是先在市場內的牛肉攤工作,後來闢建了後方的露場,即現在阿瑞意麵、江水號、土魠魚羹那一塊,便轉行賣起牛肉湯,現在安平的助仔牛肉湯,第一代老闆也是從大菜市起家的。
飲食是種習慣,牛肉湯、白飯吃完營養又有活力,漸漸的許多人早上都會來上這麼一碗才去工作、唸書,另外一派是吃土托魚或虱目魚鹹粥,後來時代演進,西市場雖已沒落,但善化開設的肉品市場,每天現宰新鮮溫體牛肉,產地直送,仍足以供應愛吃的台南人。
石精臼這一帶,位置在赤崁樓、武廟、天后宮等古蹟的中間,這裡有間廣安宮,以前的廟埕廣場就是一大片的攤販區,跟大菜市一樣,是傳統小吃聚集處石精臼屬中西區天后里,因往昔此地接近米街(今新美街),因此有舂米穀的行業產生,日久成地名。 亦作「石精臼」,石臼為舂稻去穀的用具,可以用來搗去稻穀的穀皮;早期米街附近一帶放置許多這些舂米的器具,地以器具為名而得稱 。石精臼 開基共善堂 主祀保護大帝邢府千歲七位兄弟,稱為邢府大千歲、邢府二千歲、邢府三千歲、邢府四千歲、邢府五千歲、邢府六千歲而至邢府七千歲。創建於清雍正元年(1723年),俗稱為「石精臼王爺」。 日治時期明治44年(1911年),台南市實施街道市區改正計畫,除了整理交通與市容外,也拆除許多的廟宇,大正10年(1921年),拓寬民族路,原在石精臼 的共善堂和在米街的廣安宮也遭拆除,共善堂神尊先暫時寄祀在鄰近的大天后宮佛祖廳中,四年一次的府城迎媽祖盛會,共善堂也會一大早集合,請邢府千歲坐轎前往大天后宮恭請媽祖出巡,已成為一個慣例;《寺廟台帳》與後來整理的《台南州祠廟名鑑》紀錄,在石精臼建廟時,也同時供奉朱王爺和李王爺 ,日治時期經過街道改正拆廟、大天后宮寄佛、與廣安宮合祀這些階段,許多神像流落民宅,顛沛流離下,許多神像已不存於現共善堂中~所以石精臼原地本來是間廟.是共善堂的舊址.因為日治時期要改作商場而拆除。民族路全盛時期,從民族路、中山路交接處的護專前到西門路小公園,每到華燈初上,就是一長串的夜市,是府城少見的街道型夜市,晚上吃飯、看電影、逛夜市是老台南人的回憶,護專前的大水溝那時尚未填平,許多攤販的廚餘餿水就往水溝裡倒,後來民國70年左右,大頭市長蘇南成移走攤販、填平大水溝,遠百娛樂城前身遠東百貨也落成,民族路夜市大部份攤販在昔時市議員蔡介雄奔走下於東帝士旁小北夜市覓地重建,部份仍留在遠百對面九大旁的平房裡,時至今日也已拆除,部份搬到現石精臼美食廣場。而廣安宮前的石精臼廣場,後來地主欲收回改蓋大樓,雖與攤販有不同意見,仍仍在民國87年左右,被迫離開,只是後來大樓也沒蓋成就是,現在的廟前廣場,搭的也是鐵皮屋,變身成美食街,現在招牌上能寫著石精臼的至少都有30年以上的歷史,名店不勝枚舉,例如已搬走的阿憨鹹粥也是從廣安宮前起家的。
店外觀,從牆壁、建築即可看出歷史,石精臼牛肉湯第一代老闆王石山,家裡為台南粽子大盤商,但未繼承家業,改賣牛肉湯為生,創店於民國65年,那時是在旁邊的廣場擺攤,因改建遷移才搬到現址。
兒子王玉榮原本在海產店當廚師,後來回家幫忙,父子齊心顧攤,傳承老店風味,現在就是兩代一家人,基本上有排班輪值,但有時也會一起出現,當然,靈魂人物還是老爸王石山,其實我一直覺得某個角度他有點像作家黃春明。
早上9點多,店內已坐滿客人,因這裡位居赤崁樓,近來台南旅遊發達,來店裡吃的除了在地人外,觀光客也多了起來,坐在店前騎樓座位,看著過往的觀光客,有些是日本人,有些是大陸人,很多人放慢腳步,饒富興味的端詳著桌上客人的食物也頗有趣,不過看看環境,真要停下來吃的也少。
牛肉湯與白飯
牛大骨、獨家秘方熬成的湯頭,甘甜清爽,有些老台南人還會加米酒或醋,可去腥並增添牛肉的口感,加上新鮮現宰的牛肉,隨著肉中的血水交融於水裡,略呈粉紅的湯色,一看就知道很好喝,台南有些牛肉湯店的湯是偏黑褐色的,這種喝起來就少了那種肉味。相對的牛肉片也不能放太久,否則牛肉就會過韌而老硬了。像一些牛雜、牛筋等也都是內行人會點的部位,不過都要早點去才吃的到。
老台南人的早餐,一碗牛肉湯,一碗白飯,好吃又營養
石精臼屬中西區天后里,因往昔此地接近米街(今新美街),因此有舂米穀的行業產生,日久成地名。 亦作「石精臼」,石臼為舂稻去穀的用具,可以用來搗去稻穀的穀皮;早期米街附近一帶放置許多這些舂米的器具,地以器具為名而得稱 。石精臼 開基共善堂 主祀保護大帝邢府千歲七位兄弟,稱為邢府大千歲、邢府二千歲、邢府三千歲、邢府四千歲、邢府五千歲、邢府六千歲而至邢府七千歲。創建於清雍正元年(1723年),俗稱為「石精臼王爺」。 日治時期明治44年(1911年),台南市實施街道市區改正計畫,除了整理交通與市容外,也拆除許多的廟宇,大正10年(1921年),拓寬民族路,原在石精臼 的共善堂和在米街的廣安宮也遭拆除,共善堂神尊先暫時寄祀在鄰近的大天后宮佛祖廳中,四年一次的府城迎媽祖盛會,共善堂也會一大早集合,請邢府千歲坐轎前往大天后宮恭請媽祖出巡,已成為一個慣例;《寺廟台帳》與後來整理的《台南州祠廟名鑑》紀錄,在石精臼建廟時,也同時供奉朱王爺和李王爺 ,日治時期經過街道改正拆廟、大天后宮寄佛、與廣安宮合祀這些階段,許多神像流落民宅,顛沛流離下,許多神像已不存於現共善堂中~所以石精臼原地本來是間廟.是共善堂的舊址.因為日治時期要改作商場而拆除~
它們家的湯有加味精耶
上次吃到(它沾在碗邊很多= =)
版主回覆:(02/22/2011 09:29:36 AM)
是喔,吃飯時眼睛不要亂看啊…點菜完就坐好,沒看到不知道就沒事了X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