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南‧生活采風:老咕石街歷史散步 從媽祖樓到兑悅門
前言:台南版的信義計劃區,從忠孝街上的電影總鋪師拍攝場景,媽祖樓、愛鳳小吃店、王復旦牛肉湯(現變成居酒屋)到附近的貓門咖啡、慕紅豆,再轉到信義街,從喜肆25號茶店、能盛興工廠到過了金華路的咾咕石碗粿、筑馨居、兩倆,再到兌悅門前的五連棟老屋,烹書 book eater、Fat Cat Deli、狐狸小屋、小西門時光驛棧及ici cafe,民宿有能盛興工廠、咾咕石渡、窩。好宅、屎溝墘客廳。在新住民的移入,加上文化局的振興歷史街區方案,將成為2014年台南的一大散步熱點。
網誌:https://boylondon.tw/2014-02-11-3616/
新聞報導:藝術美食進駐 老街信義街堀起
2014.01.07 中華日報記者林雪娟/台南報導
台南市的老街開始發酵變化,除忠孝街因《總舖師》電影一炮而紅外,信義街也在一群有心人進駐下,古老街景開始轉變,有民宿、餐廳、咖啡廳、甜食店等,目前也有好幾間老屋正在改頭換面,讓忠孝、信義街附近地區,繼府中街、神農街、正興街後,成為民眾遊逛中西區的好去處。
忠孝街拜電影所賜,開始有商家進駐,不過一旁的信義街崛起時間更早,在信義街、康樂街口處的「屎溝墘客廳」是民宿,往金華路方向走,有環島煮紅豆的「慕紅豆」及烘焙美食餐廳,過金華路則是以往稱為咾咕石街處,老街內有藝廊咖啡廳、民居餐廳和古早味美食。不同於人潮多的神農街、正興街,信義街雖然假日也出現人潮,且有民宅應景販售商品,但氣氛多了些純樸和寧靜。
文史者說,信義街早期為新港墘流道,通往安平港,當年因沿路都鋪滿珊瑚礁材質所製作的壓艙石,因此又稱為咾咕石街,也印證早期五條港地區繁榮一時。
信義街目前新舊融合,有的老屋二樓仍維持送貨小門,還有隱身巷弄內的「兌悅門」,是昔日小西門至小北門的外城中,目前僅存的城門,另外,清朝乾隆時期所興建的集福宮,讓人走訪其中,似乎進入時光隧道。
委身其中,也有百年老屋所改的慢食餐廳「築馨居」及古早味碗粿,還有老磚屋所改的藝廊咖啡廳「兩倆」和藝文表演空間「響響」,目前有數棟房舍正在改建中。純樸的街道,歷史與新潮共在,成為遊客逛老街新據點,可以尋找歷史的記憶,體驗小城故事。
新聞出處:http://www.cdns.com.tw/20140111/news/nxyzh/733600002014011017475611.htm
利用手邊的資料及Google map,繪製了一條簡單的散步路線供各位參考。
在較大的地圖上查看老咕石街歷史散步:從媽祖樓到兑悅門
起點 媽祖樓 (2013國片總鋪師的拍攝場景)
媽祖樓位於忠孝街尾,原為清代臺灣軍工道廠的出口河道,叫做「哨船港」,也是府城大西門外五條港北方的河道,地方耆老口傳,廟址原來是一個工寮,先民自大陸移居此地時,將媽祖香火安放在工寮的閣樓上,離去時未把香火帶走;而後來的住民與往來五條港的船隻常於夜間看見紅色毫光,引導船隻平安航行,追查發現是工寮閣樓中的湄洲媽祖香火,認為是媽祖顯靈的結果。故在清乾隆20年(西元1755年)眾人集資建廟,因為是媽祖香火安奉閣樓上而建此廟,故命名為「媽祖樓」,現列為歷史建築。
2014年元宵節 竹燈籠佈置
附近巷弄裡的民宿,ひさと庵 久都。和宅
沿途街景
貓門咖啡
慕紅豆
新復興紡織廠,為台南幫侯雨利家族所有,目前已無使用。
紡織廠對面的生生蘭藝 (屋主不是新復興紡織廠侯家)
能盛興工廠
金華路、忠孝街口
重鋪完成的觀音石街道與兑悅門
筑馨居
兩倆咖啡‧藝文空間,由台灣藝術大學工藝設計系及音樂系畢業的夫妻檔李威萱、徐婉婷經營,最近在旁邊整理了一處「響響藝文表演空間」,提供為新銳藝術家展出,讓新生代藝術家有發表空間。
兑悅門前的五連棟,從左起依序為老古石渡、狐狸小屋、Fat Cat Deli與烹書 book eater,其中Fat Cat Deli與烹書 book eater經營者為香港人。
Fat cat deli
烹書 book eater,由香港人didi與二古兩姐弟共同經營,哥哥就是隔壁Fat cat deli的男老闆mono
狐狸小屋,經營者簡豪江,同時也是名攝影師及創作者。
終點 兌悅門
現為國定古蹟,是昔日是五條港的新港墘港所在,也是臺灣府城從小西門延伸到小北門之外城的三座城門之中唯一僅存者,也是現今臺南市所有城門中唯一還具有通行功能的城門。
維基百科:http://zh.wikipedia.org/wiki/%E5%85%8C%E6%82%85%E9%96%80
延伸閱讀》
藝術美食進駐 忠孝街、信義街崛起 文化局重鋪灰色觀音石路面 打造老古石街意象
臉書留言
一般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