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園南路、忠義路交叉口附近,在忠義路上,有顆大榕樹,這條也是北忠街,沿著巷內走進去,裡面房子,新舊交陳,有可以看到裡面一舉一動的舊式低矮房子,以前的路很小條,不像現在鋪設了景觀街道,桌子也只有三、五張,現在則有許多拆建整修過的車庫小洋房,有間廟,附近還有間洵理教會。走到北忠街、裕民街三叉路口,路口的麵店,每晚五點會開張營業,開業30多年的麵攤。
位在前鋒路靠民族路地下道旁的無名麵店,就在水餃之家的斜對面,以前原本在前鋒路的國民就業輔導中心平交道旁,那時還有平交道,現在已經封起來了,每次吃麵如果火車經過時,都伴隨著平交道的鐺鐺聲及些微的震動,後來搬到前鋒路,也換了老闆。大導演李安在台南念初中時,晚上與家裡的幫傭老楊,兩人晚上幾乎天天來此吃消夜,而麵攤原老闆與老楊又剛好是四川老鄉,自然少不了聊家鄉事,後來連弟弟李崗也連吃了好多年。
這一家賣了30多年的意麵店,因為有扛棒也有名號,就不能算是無名意麵店啦,不過也是台南在地人才知道的好滋味,用餐時間人潮也非常的多。工作人員就是一家人,媽媽負責廚麵,兒子負責前台的滷味區。
另一家台南的無名意麵店,用餐時間人潮只能用可怕來形容。麵條特色是有加壺底油,嚐起來十分滑順,咻的一聲。上桌時要攪拌一下喔,放太久可是會變成碗粿般凍住。
這家位在北門路末端,隔壁是台灣茶奶茶館,沒掛扛棒,以前就有看到,但不知道開多久了,雖然店面不大,不過倒也還乾乾淨淨的,不錯。
今日的水交社,在都市化的腳步下,早已人去樓空,昔日的眷村美食,也紛紛在附近四處落腳,繼續提起菜刀,拿起鍋鏟,鎮守鍋邊數十年。冷家麵店從第一代何奶奶在原志開新村的空軍副食品供應中心裡開張立業,到後來搬出到興中街,經中華日報報導後名氣大開,從眷村外慕名來吃的人也多了。
刀削麵同北京的打鹵麵、山東的伊府面、河南的魚焙面、四川的擔擔麵,同稱中國五大麵食名品。